百名大师,万种茶器——汇集这里品鉴钧瓷茶器文化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百名大师,万种茶器——来这里品味钧瓷茶器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又是瓷国。近年来,以钧瓷为核心的神垕瓷业快速发展,呈现出“南有景德镇,北有神垕镇”当代瓷业的发展新格局。 古时痴迷茶艺的文人雅士,无不把茶具的选择搭配,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在瓷器
偶然看到一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矿业周刊》,其中有一篇《河南禹县陶瓷原料之来源》,作者柴姓,失名。文中对神垕陶瓷粙料来源及配制方法作了较详尽的调查,并概括反映了当时神垕瓷业发展的状况。分享如下:
四分之一神垕人家从事陶瓷业
“禹县瓷业,据传说始于元,盛于明清,改良于民国。此业原由县北扒村传至神垕镇,现该镇即禹县瓷业区域。”
文章以此开篇点题。
禹县瓷业由扒村传至神垕,不知所据何来?也许是在表明,扒村曾经是禹县瓷业重心,后来转移到了神垕。
“始于元,盛于明清,改良于民国”的说法,而今已经演化成了“始于唐,盛于宋”。抛开学术探讨不提,也象征着钧瓷业的持续兴盛,钧瓷研究范围的拓延。
当时,神垕全镇居民一千一百六十六户,入口有七千余,从事瓷业者约四百户。
“瓷窑数目,在昔有九十余窑,现仅五十六窑,其中正烧用者计有四十窑。每窑平均基本工人有四十名,一千六百人左右,其余做盘及碎货者,尙不在内。”
当时,神垕瓷业税收采用包干制,全镇每月征得营业税洋一百七十元。
神垕生产的陶瓷,大体分为三类:
(一)普通瓷,亦名神垕瓷,即粗瓷。
(二)钧瓷,系仿宋及带彩之类。
(三)缸窑。
采挖瓷料需要掘地三十丈
对于制瓷原料的产地和制法,文中介绍颇为详细。
无论普通瓷、还是钧瓷,都离不开坯子土、釉药、柴灰这几种东西。
钧瓷鼓钉洗的由来
钧瓷在宋代是五大名瓷之一,这一点要归功于宋徽宗,宋徽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历史上评价他不适合做皇帝,适合做艺术家。而钧瓷也就是在他的倡导下发扬光大的,为皇家御用瓷。 宋代鼓钉洗 相传宋徽宗赵佶通音律好歌舞,喜欢画画儿,字却写得特别差。他每次跳
柴灰,特指的是栗木灰。
坯子土,亦名甘子土,产于神垕镇(以下简镇)左右,掘洞采之,深四丈、五丈不等。西北二山坡为阳坡,土性软,东南二山坡为阴坡,土性硬,故使用时,须阳三阴七,或阳四阴六相配合,价值每斤五文。
制作坯料,“以土三千五百斤入沟把,加水一百桶(约一万斤),用牲口转把,约五小时倒入大池,沉淀成积泥,压去水份,成泥块(如砖形)。于轮盘上制成器形备用。”
至于制釉,则要将原料放入沟碾,“加逾量水,用牲口转碾约三小时成糊状,然然后放多量水(计约百斤磵三千斤水),成为细汁,导入磵池澄清,将上层水除去,下余面糊状备用。”
原料石磵,“出镇西二十里龙华山中,掘井取之,深约五丈,每斤购价十八文。”
原料碗药,即釉药,“出镇西北官山,约三十里碗药山一带,掘洞取之,达三十丈处即可,每斤二十文。”
原料黑药,“镇之附近均有,掘洞采之,每斤二文。其与普通土不同者,有白筋小孔,以分别之。”
钧瓷烧成视如珍品,销售对象是外国人
在钧瓷釉料配制中,朱砂头和红信母要从药店购买,玻璃粉可在本地买到,马牙石采自神垕镇东南的灵泉寺。
在钧瓷品类上,不同的釉料配制,分别用来烧制“仿宋钧瓷”和“带彩钧瓷”。
就钧瓷产量而言,多数以小窑烧制,火力不定,时常烧毁。而大窑全年烧造次数不定,故产量无法统计。
在销路上,只有这么一句话:“多当古宋瓷及珍品售给外国人”。
民国神垕也烧”宜兴壶“
禹县的缸窑生产,民国时期集中在扒村一带,神垕只有两家,属于粗笨窑货。
此外,神垕镇还仿造宜兴壶。原料是紫坯子土,采自神垕镇南山,每斤售价八文。烧造时用”脱工“,烧时装入普通瓷窑底笼内,该处火力弱些。
本文由颍川派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源自头条号:颍川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雍正眼中金银珠宝、珊瑚玛瑙都及不上的钧窑花盆,其身世至今藏在历史的迷雾中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34期,原文标题《钧窑花盆:自然天成》,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官钧花器的身世依旧扑朔迷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它们的天然之趣。 主笔/丘濂 钧官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故宫博物院 供图) 难得的花器 雍正三年的内务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junciba.com/?id=645
- 转载请注明: 钧瓷老六 于 钧瓷吧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