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钧瓷鼓钉洗的由来
2021
08-29

钧瓷鼓钉洗的由来

钧瓷原料是从哪儿开采的?民国文献带你探秘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颍川派 偶然看到一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矿业周刊》,其中有一篇《河南禹县陶瓷原料之来源》,作者柴姓,失名。文中对神垕陶瓷粙料来源及配制方法作了较详尽的调查,并概括反映了当时神垕瓷业发展的状况。分享如下: 古代钧瓷 四分之一神垕人家从事陶瓷

钧瓷在宋代是五大名瓷之一,这一点要归功于宋徽宗,宋徽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历史上评价他不适合做皇帝,适合做艺术家。而钧瓷也就是在他的倡导下发扬光大的,为皇家御用瓷。

宋代鼓钉洗

相传宋徽宗赵佶通音律好歌舞,喜欢画画儿,字却写得特别差。他每次跳舞和画画儿后,总爱临池弄墨,但最让他伤脑筋的是字始终没有长进。

有一次,宫里新选进来几个漂亮的舞女,徽宗演乐赏舞,身心很投入,自己亲自去敲鼓。妙龄少女长袖飞舞、玉足轻勾,舞姿美极了。徽宗不知不觉饮酒饮醉了,最后被内侍扶到寝宫。睡下不久,他突然起身,大呼展纸备砚。内侍听到传召,忙备齐一切。徽宗衣衫不整,龙飞凤舞般写起字来,笔在纸上游走,有鼓声隐隐作响,节奏感很强。写罢,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徽宗倒头就睡。内侍很累,也不在意,就找地方打盹儿去了。

第二天早朝归来,徽宗突然发现案上有一幅好字,字体飘逸,起笔如长袖飞舞,落笔如玉足轻勾,秀丽极了,于是忙召内侍,问字的来历。内侍很纳闷儿,对皇帝说了昨晚发生的事儿。徽宗忙命内侍再备纸砚,可写出的字还不如从前,气得折了笔、砸了砚。

后来,徽宗有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手持大笔,在钧瓷洗里一蘸,在鼓面上挥笔疾书,顿时鼓面上出现清雅秀丽、刚劲洒脱的字。这鼓和上次喝醉时所击的鼓不同,下面用三只如意支撑,鼓面大,没有鼓腰,形状像拦腰锯开的半截鼓。

百名大师,万种茶器——汇集这里品鉴钧瓷茶器文化

百名大师,万种茶器——来这里品味钧瓷茶器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又是瓷国。近年来,以钧瓷为核心的神垕瓷业快速发展,呈现出“南有景德镇,北有神垕镇”当代瓷业的发展新格局。 古时痴迷茶艺的文人雅士,无不把茶具的选择搭配,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在瓷器

徽宗醒来后把这梦说给众臣。大晟府提举周邦彦精通音律,很得徽宗喜爱。他为徽宗解梦说:“皇上梦中用的笔洗是钧瓷宝洗,鼓上膏笔。这正是取鼓中的灵气,收音乐中的韵律,融在洗中。那鼓如意相托,定能心想事成。只要让阳翟(今禹州)烧制这样的器物,皇上用了,定能写出漂亮的字来。”徽宗听了大喜,忙命阳翟官员监造这样的笔洗。

监窑官领旨,让阳翟官窑最拔尖的窑匠赶制。窑工们费尽心血,终于烧制出一件精美的笔洗:下面三只如意足、上下沿儿各有一圈儿鼓钉,洗里不添水,看着总是水汪汪的。

这钧瓷笔洗送到宫里,徽宗用时,膏笔不用添水,并且每次用都能听到轻轻的鼓声,写出的字自成一体(就是后来的“瘦金体”)。徽宗随即下旨定鼓钉洗为国宝,并御书“钧官窑鼓钉神洗”几个大字。这就是现在鼓钉洗的来历。

宋代钧瓷鼓钉洗

宋徽宗时期,钧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过由于当时是皇家御用瓷,故民间收藏的非常少,到了现代,宋钧依旧是钧瓷中艺术的代表。

文章转载来源:名窑钧瓷网

本文源自头条号:品瓷中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雍正眼中金银珠宝、珊瑚玛瑙都及不上的钧窑花盆,其身世至今藏在历史的迷雾中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34期,原文标题《钧窑花盆:自然天成》,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官钧花器的身世依旧扑朔迷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它们的天然之趣。 主笔/丘濂 钧官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故宫博物院 供图) 难得的花器 雍正三年的内务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