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钧瓷的诞生
2020
09-24

钧瓷的诞生

钧瓷在时代上的特征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钧瓷在时代上的特征比较清晰,有钧瓷特征的瓷器最早见于唐代鲁山窑,在花釉瓷器上有一些蓝釉窑变色彩的斑块,应为钧瓷的祖型显然此时的钧瓷还未烧造成功。不过从发掘的情况来看,最晚在北宋已经出现成熟的钧瓷,并且在烧造技术上迅速达到鼎盛,如钧台窑和八卦

中国的瓷器分两大类,单色瓷,复色瓷。

钧瓷,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响彻古今。宋代钧瓷之美,一枝独秀,无与伦比。

在中国的万千瓷器之中,而钧瓷是最为另类的瓷种。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属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一。虽然在宋徽宗时期,才有‘钧瓷’之名,但在宋代初期,就已有所烧制,只是当时没有名分而已

钧瓷青瓷特色,既是单色瓷,又是复色瓷,窑变的特点决定了钧瓷的独有特性。既有单色瓷的特点,又有复色瓷的特色,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独特瓷种。

在钧瓷的专业圈子内,早期的钧瓷有“汝钧”之说,也都知道“钧汝不分”这句话。钧瓷在一定的温度与气氛条件下,烧出的色彩效果与汝瓷差别不大,没有其他色彩,唯有天青一色。追根求源,钧瓷的发源地与汝瓷和鲁山花瓷毗邻,钧瓷本身就是在汝瓷的基础上,综合鲁山花瓷的特点,而研制出来的独特新瓷。所以,“钧汝不分”和“唐钧”理所当然。

钧瓷,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瓷苑奇葩,始于唐而盛于宋,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

钧瓷,起源于唐代的鲁山花瓷,在鲁山花瓷的基础上,经过匠师们的潜心研究与创新,偶尔出现了飘忽不定,时有时无、诡异莫测的复色瓷器——“唐钧”。这就是钧瓷的前身,唐钧的色彩有紫、红、白、黑。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经过多数考古专家多次的考察研究认为:唐代花瓷是钧瓷的前身,唐代花瓷酣畅淋漓随意泼洒似的流淌效果,已经初步有了宋代钧瓷自然窑变的趋势,所以后来的专家人士就把大写意似的唐代花瓷流变效果称为“唐钧”,宋代钧瓷是在唐代花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来的。这就是人们说的‘钧瓷始于唐’“唐钧”由来。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经过不断的发展,到了宋代,匠师们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出 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铜红釉,并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鸡血红等多种窑变色彩,五彩渗化,相映交辉。神奇的釉中流纹更是形如流云,变化莫测,意象万千。

钧瓷的出现其实应该说是当时制瓷匠师们很成功的创新与发明!

钧临冰城——钧窑万彩·钧瓷非遗文化走进黑龙江

9月22日上午10:30,随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高超宣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项目优秀作品全国巡展——钧窑万彩·钧瓷非遗文化走进黑龙江活动开幕”,钧瓷——这个古老的火的艺术撩开了她在冰城哈尔滨的神秘面纱。 由黑龙江省哈尔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钧窑在后世被视为宋代五大名窑。但钧窑之名不见于宋代文献记载。关于钧窑早期的历史,也不清楚……”(《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第260页)

其实不只在唐代没有关于钧瓷的记载,在宋代的资料中也没有关于钧瓷的记载,因为那时还没有“钧瓷”这个名称。“钧瓷”之所以叫钧瓷,是因地名而来的。

其实无论什么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钧瓷的出现也不例外,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神圣的遥不可及,“钧瓷一开始就是被皇家独享而成为官窑”。

钧瓷的出现并不是一开始就在禹州钧台窑。钧瓷的出现有一个从南到北的过程,先是从鲁山的段店花瓷到郏县黄道的花瓷,在这里依靠野猪沟有利的地理资源优势,逐渐烧造出现钧瓷的雏形,并得到一定的发展,然后才到与野猪沟有一山之隔的神后,在神后烧制成熟,并扩大影响,形成一种与众不同自然流变效果,既不像汝瓷的青瓷,又不同于鲁山的花瓷,既是多彩的有时又是单色的。不过,此时还没有“钧瓷”这个名字,它只是一种很漂亮的瓷器而已。

然而这种瓷灵动飘逸的自然美被一些文人大家所认可,随后随着影响的扩大逐渐得到上层社会的青睐,最后这种飘忽不定,难以控制的窑变“钧瓷”被崇尚道法的皇室视作神物,自此禁止民间收藏,禁止殉葬,从而在禹州(古代的阳翟)古钧台附近设置窑址,专为皇家烧制御用贡品,从而“官窑”出现,又因为是在古钧台设置的窑址,也因此叫钧窑,这就是“钧官窑”的诞生!(摘自大手笔网《钧瓷的起源—唐钧与宋钧》)

  六七十年代,北京故宫等陶瓷专家多次在神后、野猪沟考察,“已故的陈万里先生在他的《中国青瓷史略》中说,’钧瓷的出现与汝窑的衰落有密切的关系,就是说,临汝窑到北宋毁灭以后,紧邻着临汝东北大峪店的阳翟县野猪沟(东距神后镇十公里),就烧造了一种不同于临汝所烧的青釉瓷---'"。这就是早期的“钧瓷”,民间烧制,也叫“民钧”!

 钧窑瓷器的出现,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格局,以其五彩纷呈的窑变效果,成为了万千瓷器中的一朵奇葩,直到明清,尤其康、雍、乾时期,依然为皇室所追仿。“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的幻化特点,为后来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尤其是钧红釉的烧制成功为元代的釉里红,明清时期著名的宝石红、祭红、郎窑红以及美人醉等新品种的烧成,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宋代对‘钧官窑’钧瓷的制作和烧制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钧瓷的釉色美妙,而且十分注重器型的设计,注重器型和釉色的合适搭配,以此来显示钧瓷独特之美。钧瓷匠师创造性的把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过程中烧出不同的窑变:铜红釉和多种蓝紫色乳光釉。这一技术在钧瓷的典型器物,如尊、炉、洗、鼎、鼓钉洗、花盆、等器物的釉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体现,被称为宋代钧瓷的一大发明。‘官钧’在烧出的精上制品入选后,其余便全部砸碎销毁,不准流入民间,这就是‘官钧’的标准。它不仅在工艺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技术上不惜工本,更是非商品性的烧造,这也决定了宋‘官钧’的珍贵身价。(——华夏艺术网)

这些特点为收藏于鉴赏早期钧瓷具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分享:

本文源自头条号:钧瓷手艺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钧瓷鉴赏——请走出迷信的误区

钧瓷之美美在窑变,钧瓷之贵贵在窑变! 收藏钧瓷不可一味的迷信书本和大师(但也不可否定大师的匠心设计),因为钧瓷窑变的变数很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在中国的诸多瓷类之中,钧瓷是最为另类的瓷种,“钧瓷窑变,人意难测”,“窑门一关,大师无奈”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