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史上最全的五大名窑瓷器鉴定要点,及最贵的哥窑官窑汝窑定窑钧窑
2020
02-27

史上最全的五大名窑瓷器鉴定要点,及最贵的哥窑官窑汝窑定窑钧窑

谈谈钧瓷的几个概念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有三个和钧瓷有关的术语:花瓷、钧州青、三色钧瓷。为了打破目前钧瓷研究的僵局,有必要对这三个术语的含义加以探讨。略陈己见于此,以就教于当今古陶瓷学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是古陶瓷学界的论题,无关乎当代钧瓷。钧瓷艺人完全可以对

瓷器收藏,现代论十大瓷厂567瓷,古代瓷器除了清三代瓷器和明朝瓷器,剩下的就是宋代瓷器了。宋代瓷器,又数五大名窑,也就是哥窑、官窑、汝窑、定窑和钧窑,最具收藏价值。

今天玉斋君就整理归纳了这篇史上最全的五大名窑的鉴定要点及各自拍卖价格最高的瓷器。

汝窑

汝窑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且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瓷器在宋代是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窑口,可想而知宋代汝窑的瓷器烧造技艺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汝窑瓷器以天青釉而闻名于世,其“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历史上再无超越。除青釉之外,蟹爪纹、香灰胎也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征。

宋代顾文荐在《负喧杂录》中这样写道“本朝以定州白磁(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欧阳修在其《归田集》中这样来赞誉汝窑瓷器,“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袺,华胰光暗滋”。

一 赏天青。汝瓷天青釉最为常见。这点通过2001年刊发于《华夏考古》第三期的文章中得到证实,”窑炉共7座,…,(窑炉5的考古报告表述)是保存最好的一座。…火膛内出土遗物丰富,天青釉汝瓷占99%以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宝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的新发现》)。由此可见,汝窑瓷器天青釉色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故研究天青釉色的瓷器具有很高的价值。研究天青釉色几乎相当于在研究汝窑瓷器的整个釉色。同时天青釉瓷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艺术价值在于汝窑瓷器几乎模仿了各种状态之下的天青釉色,其中以″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色为上,历史再无超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汝窑天青釉瓷器因其拥有无以伦比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自然而然也拥有了极高的经济价值。

二 判釉质。蟹爪纹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了。蟹爪纹名思义,犹如蟹爪爬过一般,为汝窑瓷器釉面开片的一种,在汝窑瓷器上十分常见。蟹爪纹十分纤细,深入釉面比较浅犹如蜻蜓点水,但又客观存在。汝窑瓷器可以控制这种蟹爪纹的开片形状。很多汝窑瓷器上都有这种类型的纹饰,只是有的表现不明显而已。实物观测中国北京和台北故言博物院所藏传世汝窑瓷器,蟹爪纹的开片亦是十分明显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有的是蟹爪纹饰以细碎开片出现,有的则较为稀疏,但总的来看以细碎开片出现为主。从宏观上看汝窑蟹爪纹是有能力控制开片形式的呈现。从微观上看汝窑瓷器的蟹爪纹并不避讳细微的变化,具体的开片大小和造型并不受控,可以自由地在整个蟹爪纹的范畴之内随意开裂。

三、鉴胎色。汝窑瓷器的重要特点就是香灰胎,顾名思义就是胎色如香燃尽所残留下来灰烬样。从色彩上看,汝窑瓷器的香灰胎在色彩上通体一色,成功地控制了瓷器胎体色彩常见到的串色和偏色现象,稳定性很强。汝窑瓷器在胎体上的色彩并非物趋于统一。通过对出土窑址中大量残片实物观测,发现胎色之间差距很小,这显示出了汝窑瓷器极高技术水平,以至于香灰胎体成为了汝窑瓷器的象征。汝窑瓷器之所以能够将色彩固定化到一种,首先,选料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其选料考究具有一致性其次,淘洗是精益求精;再者,烧造的温度基本-致胎体受热均匀,只有这样才能烧制出一件件在色彩上近乎一致的香灰胎体。

四、看胎质。细腻与灰色的结合是汝窑瓷器的本质和终极特征。汝窑瓷器所倡导的香灰色成为引导中国古代瓷器鼎盛期宋代瓷业发展的风尚,各大窑口竞相追逐,你追我赶只为胎体能够达到像汝窑一样细腻和香灰般的梦幻色彩。汝瓷”香灰胎“诠释着汝窑的美,这种美超越了瓷器普通日常生活用具的内容。汝窑瓷器成了一种艺术珍品,并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许多艺术品的特质,它将”内外皆美“的文化内涵诠释的淋漓尽致,以至于汝窑瓷器对于人们内心的塑造超越了其本身器具的功能。与其说汝窑瓷器令人们如痴如醉,不如说汝窑瓷器所折射出的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内涵令不同时代的人们为之痴狂。

五、识口部。敛口的汝瓷常见,但在传世品中不是很常见,窑址的发掘中有见,总量不大,这可能与汝窑瓷器的总量有关,不过敛口的确是汝窑瓷器口部造型的一种。敛口,就是口部有个内敛的过程,但汝瓷、类汝釉、类汝似钧釉瓷器的敛口显然是一个视觉上的概念,并非几何意义上敛口。在衍生造型上,汝瓷敛口衍生性不大,通常多以微敛口为主。在器形上,汝瓷敛口多以碗、钵等器皿为多见。在功能上,敛口的汝瓷以实用的功能为主,兼具有陈设观赏的功能。另外,汝瓷常见的口部造型还有敞口、直口、花口、喇叭口、盘口、撇口等。

六、观唇部。尖圆唇的汝瓷最为常见,在造型上既体现了尖唇的挺拔,同时融合了圆唇的典雅之美,是尖唇与圆唇造型融合的结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特征,完全形成了一种新的器物造型。汝瓷不同器物上的尖圆唇的看起来都比较相似。从衍生造型上看,汝瓷尖圆唇的衍生性并不发达。尖圆唇的汝瓷在造型上有一个从尖唇到圆唇的自然过渡,但这一过渡过程亦是较为稳定,变化很小。从功能上看,尖圆唇的汝瓷造型功能特征明确,以陈设装饰化的功能为主兼有实用的功能。在观测传世时,尖圆唇的这些功能表达并不明晰,尖唇和圆唇的过渡相当迅速只有仔细观测才能体会出原来汝窑瓷器使用的是尖圆唇的造型。尖圆唇将汝窑瓷器在造型上的内敛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七、察沿部。花口沿的造型在汝窑瓷器中有见,但数量不多。花口沿是汝窑较为典型的沿部造型之一。从概念上看,花口沿的汝瓷比较明确,花形、花瓣、花蕊、花朵等等应该都属于花口沿造型的范畴,但汝窑瓷器以花瓣为显着特征,如中囯台北故宫博物晥所藏的莲花式温碗整个沿部是十曲的莲花式样,蜿蜒起伏,美轮美奂。从功能上看,花口沿的汝瓷在主要是为了装饰,同时也拥有实用功能但实用功能并不突出。

八、知腹部。鼓腹是汝窑瓷器中最常见的造型之一,这点传世品和窑址上都有见。鼓腹是汝瓷当中最重要的腹部造型之一。从总量上看,大鼓腹的汝瓷造型异常丰富。汝瓷使用大鼓腹的造型十分谨慎,主要使用在瓶等器皿之上,而碗、洗等很少使用,可见汝窑瓷器对于造型的选择常谨慎。汝瓷弧鼓腹也比较常见,弧鼓腹造型非常美,融合弧腹与鼓腹造型于一起。弧鼓腹造型以碗、洗等器皿为主。从功能上看,汝瓷鼓腹的功能比较复杂,一是实用,二是陈设鼓腹的造型是这两种功能完美的结合,只是在孰轻孰重上是以陈设装饰的功能为主。

九、辨底部。汝窑瓷器底部以平底为主,这一点从数量和比例上看均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平底窑瓷器中最主要的底部造型之一。汝窑瓷器平底所涉及的器物造型众多,如碗、盘、洗、盆、瓶等都是以平底为主。从功能上看,汝窑瓷器诸多器皿基本上以实用为主,特别是以餐具和盛器为主,这也就注定了汝窑瓷器主要是以平底为显着特征。另外,芝麻钉痕是汝窑瓷器的表征。芝麻钉顾名思义是一种支钉痕迹旦这种痕迹很小,犹如芝麻大小,显然这是一种视觉上的盛宴,因为并没有一个具体尺寸意义上的标准,完全是以视觉为判断标准。

十、观足部。汝窑瓷器足部特征主要是圈足显着。从精致程度上看,外撇浅圈足的汝瓷在精致程度上尤为突出,精美绝伦,几无缺陷。汝窑瓷器的圈足外撇表现突出,但从外表看似乎并不容易看到。汝窑瓷器显然是通过各种映衬之美来表现足部造型之美。当然汝窑瓷器在圈足上的造型不仅仅是以上几种,而是有很多种的造型,在此就不再一—述。总之,汝瓷在足部特征是以圈足为主,高圈足挺拔、规整、厚薄均匀,矮圈足造型隽永,外撇映衬,喇叭足造型张弛有度美到了极点,在工艺上无可挑剔精美绝伦。

北宋 汝窑天青釉洗

  • 成交价:RMB  244,258,625
  • 尺寸:直径13cm
  •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官窑

宋代官窑瓷器代表着汉族陶瓷艺术的高成就,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庭所需的高档古瓷器,其高超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汉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方法主要可以从十个步骤进行鉴定,以下为宋代官窑瓷器的具体鉴定方法:

一,通过宋代官窑瓷器的器型和概貌进行鉴定:

宋代官窑瓷器的造型,大多用来祭祀或陈设,也有部分日用品。一般概括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3.5毫米左右)釉也不太厚(0.8毫米左右)适中型等。釉色纷繁。釉质莹润如玉。釉面开片,大片纹者多。里外披釉并有纹。类似哥窑瓷容易混肴,但仔细看能辨清。在烧制方法上为垫烧(使用匣钵装烧,底部有垫圈)或裹足(釉将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钉烧。支钉烧制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数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

二,通过宋代官窑瓷器的胎质进行鉴定:

市场上可见到一些黑胎的仿官窑器,但这些仿品黑胎虽相似,而胎质常显粉状而过于细腻,不像真品因含杂质较多反而显得粗糙,在酱色的露胎处,可见点点黑褐色斑状色块。所以,凡在露胎处不见点点黑褐色斑者,就要小心。真品胎色呈糯米状,仿品胎质常无法做出糯米状。因为缩釉,真品有棕眼,棕眼呈自然状态,露胎处也可见点点黑褐斑。仿品常无棕眼,有的也不自然。

三,通过宋代官窑瓷器的釉色进行鉴定:

宋代官窑瓷器的釉色传世品的出土文物中,大致有三种颜色:

卵青:与青色鸭蛋壳相似,淡淡的蓝色,带有粉质感,有些失透。也称为月白色。开片轻浅,釉面很少见到棕眼。

粉青:蓝中闪绿,釉层透亮。颜色比卵青深一些。开片纹路较深,往往有白色纹线。釉面棕眼比较多。

天青:“雨过天青”之类的淡蓝色,不偏绿,釉面没有光泽。釉层厚度汝窑釉层薄而且均匀,釉面光洁,釉色纯正。

四,通过宋代官窑瓷器的釉面进行鉴定:

在釉面上,因为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感,因此,首先要看器物有无玉质感。真品视之如青玉。因为要追求玉质效果,釉面玻璃质感不强,釉面润泽,呈亚光乳浊性。放大镜下可见气泡如细小的串珠紧密聚集在一起一样。因为烧造温度不高,整器击之声音较低。仿品这一点上是难做到的。所以,凡器物无玉质感者,就须谨慎待之。出土器在开片之内可见有土沁深入肌理。仿品也可做出土沁相似的颜色,但在放大镜下常可见土沁都是浮在表面的,做得好的,也可有侵入的,但不自然,不均匀,认真细看,不难识别。

五,从宋代官窑器形上进行鉴定:

宋代官窑的器型多数是仿古代青铜器而制作,造型比汝窑要多些。主要有盘、碗、瓶、壶、炉、尊和一些文房用具之类。这一点,与南宋官窑也差不多,但瓷品又比南宋官窑要显得古朴浑厚。汝窑和南北两宋官窑均罕见大件器物,所见的传世品一般都是小件器。

六,通过宋代官窑瓷器的开片进行鉴定:

宋代官窑瓷器分大开片、小开片,有大器小片者为贵,小器大片者为奇之说。具体分三种,第一种为开大小片,即藏家所说的文武片,即在同一器物釉表开大小两种纹片,大片很大且稀疏,小片很小而集中。开片的角边为三角、四角、五角、六角或三边、四边、五边、六边,形成没有规则的不等形。开片的边弯曲回旋多变化,开片的角或钝或尖形状各异。

第二种为全大片、全中片或全小片,开片大小相差不太大,开片角边情况同第一种(此第二种开片情况可以布满器物全身或大部)。

第三种为开冰裂片、百圾碎片,属于纹片较小面积差不多琐碎且光泽感强的一类(从近年出土遗存和传世品看,其中有一些较特殊的明显带有汝窑性质和宋官窑特征的冰裂纹、百圾碎纹器物,被藏界借称做汝官窑瓷。官窑中的汝官瓷同大众熟称的汝窑中的汝官瓷或官汝瓷不同,这种叫法不一定合适)。这类器物釉层比通常汝瓷稍厚一点,带有一定光泽和略微透明度,胎色为香灰,烧制方法也是支钉或垫烧,裹足或露足.

七,通过宋代官窑瓷器的纹路进行鉴定:

开片裂纹不断延长弯曲或回旋形成的纹线。最有代表性的为蟹爪纹,即纹路从一点向多方幅射延伸弯曲支展的形态。被人称做“九曲十八弯”。有的器物常有一条纹从底部曲折延伸到顶部不断,或中途又折返回来到底部,也有称这种纹为牛毛纹的(除颜色如下一条所述的牛毛色外,更强调的是其形态多变化)。但大多为普通的开片纹,有称其为龟背纹,依据开片大小走势形成,或其包围面积大小差不多,或差异较大。但总体上说,纹路状态比较活泛。

八,通过宋代官窑瓷器的汽泡进行鉴定:

(1)细密形。汽泡极细小密集。30倍放大镜下仿佛密集细小针尖紧挤在一块儿。80倍放大镜下,如煮米粥,汽泡分多层,上层汽泡仿佛从被煮烂雾化的米粒肚子中钻出,而下层有更小汽泡浸在模糊雾状背景之中。

(2)雾态形(难见汽泡型)。30倍放大镜下平润模糊如雾态。能见一些极小汽泡浮出表面或难看到汽泡。80倍放大镜下可见深处球形白色雾团中埋藏有数量不多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的汽泡。比正常的“聚沫攒珠”汽泡量少得多,也有专把这类在30倍放大镜下看不到多少汽泡的定为无汽泡型。

(3)密集形。30倍放大镜下可见汽泡密集紧挨如阵,泡比第一种略大些,个别偶尔可见一两个大汽泡在某一区域,可称为“寥若晨星”。80倍放大镜下可见多层泡,大泡于上,中小泡于下,泡外均为雾态充斥粘连。

九,通过宋代官窑瓷器的口部特征进行鉴定:

宋官窑瓷口部大多呈上扬状态,口部边沿比较尖薄,有刮手或挡手感,釉汁下淌微露胎色或胎体。黑胎器物则呈现一圈微黑或紫黑色,被称做“紫口”。有一些器物由于历史阶段造型工艺不同或口沿较平润不能使釉汁下淌则没有明显紫口。灰胎器物也没有紫口。“紫口”一般只在黑胎器物上得以表现。有的口部釉下淌较多在口部以下还形成一圈很明显的屯釉现象。极个别器物还在口部的芒口部位如同定窑那样略施酱色护胎釉进行装饰。

十,通过宋代官窑瓷器的款识进行鉴定:

「钧瓷征文」钧瓷魂,民族之魂也

穿越历史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钧瓷,这枝火中神奇的花朵,以其别样的窑变魅力始终绽放出迷人的光芒——争奇斗艳、特立独行、常开不败、历久弥香! 在我的心目中和记忆里,钧瓷从来都不是普通的物件,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生命体,它是转世的精魂,有着丰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五大窑中定窑有“官”字款,因为它是民窑,专为皇家烧造瓷器,是应该有个标志的。钧瓷多为花盆宋徽宗喜欢养花,建了一个大花园,花盆多用钧窑。钧窑瓷器的特点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纹路,叫做“蚯蚓纹”。这种纹路,后仿的瓷器很难做到。钧窑瓷器上面的编号,从1到10号,1号大,10号小。而后仿的“钧瓷”,其编号正与之相反。

南宋 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

  • 成交价:RMB  91,901,160
  • 尺寸:高21.9cm
  •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哥窑

“哥窑”在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虽贵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奇怪的是宋人却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而元、明、清的记述又甚为混乱。对比其他的名窑,哥窑的存世量很少,传世者弥足珍贵。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可知的大约有百余件,以至于哥窑瓷器的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记载“哥窑”的古文献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记》,明代的《格古要论》、《遵生八笺》,清代的《博物要览》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且清宫旧藏、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又与古文献中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也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此“哥窑之谜”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哥窑窑址究竟何在?性质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 是传世哥窑“釉”属于乳浊釉,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面不光洁,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犹如“酥油”般光泽;釉层厚薄不匀,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甚至可达4毫米;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二 是著名的“金丝铁线”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实质为胎釉收缩率不同而造成的一种缺陷,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其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金丝”、“铁线”。

三 是“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

四 是“紫口铁足”。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此为宋哥窑瓷之一绝;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瓷胎满釉器有“紫口”而无铁足,铁足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护胎浆,就要注意了。从清宫旧藏的传世哥窑瓷来看,不完全具备紫口铁足的特征,有的有紫口、无铁足,有的有铁足、无紫口。哥窑碗底黑胎圈足,瓷器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

五是哥窑的底足与胎。哥窑的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因哥窑的烧造方法为裹足支钉烧或圈足垫饼烧,可明显见到所垫圆饼烧造的痕迹。

六 因哥窑表面布满像碎蛋壳一样的裂纹,一道道纵横交错,仿佛乍暖还寒时节河湖之上开裂的冰面,裂纹的开合,天然取之,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因而这种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颇受大家喜爱,故从明清时期开始,景德镇便尝试烧制这种独一无二的瓷器,但明清时期景德镇仿造“传世哥窑”仍有很多不足。因哥窑表面布满像碎蛋壳一样的裂纹,一道道纵横交错,仿佛乍暖还寒时节河湖之上开裂的冰面,裂纹的开合,天然取之,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因而这种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颇受大家喜爱,故从明清时期开始,景德镇便尝试烧制这种独一无二的瓷器,但明清时期景德镇仿造“传世哥窑”仍有很多不足。

明清时期仿造的哥窑瓷器釉面不光亮,有一层酥光,看上去好像器物釉面出汗;而且传世哥窑瓷器上的金丝与铁线像是各自一张网纹(就是金丝一张网纹,铁线又是一张网纹),看上去好像金丝线纹上面又覆盖一张铁线网纹,两色网纹线,各行其势,互不相干;此外明清时期仿造的传世哥窑瓷器,器物底足有铁锈红颜色,并有近千年岁月氧化的自然包浆,铁线颜色色发黑闪蓝灰,并有晕散感。

宋代 哥窑葵花洗

  • 成交价:RMB  32,480,000
  • 尺寸:高度3.5cm;上口14.2cm;下口9.6cm
  • 拍卖公司:香港嘉德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定窑

宋代是中国瓷器烧造的一个巅峰,瓷器经过漫长的积累,在宋代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况,其中“汝官哥定钧”被称为五大名窑,定窑以烧造白瓷闻名,创烧于唐代,极盛于北宋和金,终于元代。当然,定窑也烧造黑釉,酱釉等,在文献中被称为“黑定”,“紫定”,“绿定”。相对于其他四大窑口,定窑瓷器的存世量是比较巨大的,定窑历史上只有过短暂为朝廷烧造瓷器的经历,所以精品并不多,定窑瓷特点为胎骨薄,制作精细,颜色干净,瓷化程度高。鉴赏定窑瓷器,有以下四个要点:

一:观造型

定窑造型品种较为丰富,盘、碗、灯、炉、盒、瓶、枕、乐器等,几乎应有尽有。盘、碗生产量最大。窑址遗存的瓷片中,约有80%均为盘、碗。盘、碗有尺寸较大的,如碗有口径近30厘米的,则为其他窑中少见。瓶的种类亦较多,有直颈瓶、净瓶、梅瓶等多种。枕有白釉孩儿枕、剔花腰形圆枕,前者故宫博物院仅存一件真品,另有十余件,均为明代所仿。乐器有白釉和黑釉画花腰鼓,前者早年出土一件,已流散国外。壶在传世品中比较少见。

二:看胎骨

定窑瓷器多为白胎,尤其宋代产品,几乎都是白瓷胎,胎质十分坚硬。这是因为原料中含氧化铝量较高。不但如此,而且定窑的许多窑具也是白瓷胎,使用的原料与制瓷的原料一样。定窑窑址堆积白花花的一片,自胎窑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原材料上的使用过度,也是造成后来定窑衰微的重要原因之一。宋代制瓷追求仿玉,也就是烧造出来的瓷器得有玉质感,玉质感佳者为上品,尤其是宫廷用瓷,玉质感是标配。因此,当一件定窑瓷器拿在手上,无论是白定,黑定,首先要看有没有玉质感,真品定窑瓷,釉水莹润灵动,仿佛白玉。而仿品多因釉料和烧造温度难以掌控,而缺乏玉质感。常见仿品的特征为:釉色苍白,气韵呆板。即使个别有玉质感的仿品,看起来也会明显的色彩新,有火爆的感觉。

三:观察釉色

定窑釉色呈典型的象牙白,自从五代以后,定窑器施釉前已经不再施化妆土,因此釉水颜色白中微泛黄,有所谓“象牙白”之感,少量质地差的釉色也会白中闪灰黄,白定施釉较薄,呈半透明状,所以在最薄处能够看到胎体的颜色,在瓷器的折腰处也会看到因积釉而呈浅黄绿色,积釉处气泡大小不一,通透稀疏。仿品很难做出该种釉色效果。

四:“竹丝刷痕”

真定窑瓷器,一定要看到竹丝刷痕。在定窑瓷器制作工序中,有用竹丝刷子旋修半干胎体这道工艺,因此,胎面上都会留下竹丝刷痕,这可以通过釉面稀薄的地方看出来,是鉴定定窑瓷的关键所在。仿品基本没有这个痕迹,个别作假的刷痕,显得生硬拙劣。

五:“蜡泪痕”

定窑瓷器釉面常常见到“蜡泪痕”,这是由于施釉不均匀,在入烧时釉汁下流导致的。垂流釉的下部仿佛烛泪凸起呈球面,色泽浅水绿色。这种蜡泪痕只出现在定窑盘碗的外部,是否具有蜡泪痕是也是坚定定窑瓷器的一个基本要点。不过并非所有的定窑都有该痕迹。只是有泪痕比没有泪痕更容易确定。

六:铭文

定窑底款有刻文字的,其间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五王府”“食官局正七字”“易定”等多种。上述款识,均是未烧之前刻于上的,其间“官”和“尚食局”“五王府”均在窑址中出土过瓷片。此外,定窑传世品中还有宫殿玉工刻款的,其铭文均与宫殿修建有关,如“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等等,其用途非常显着,当为皇宫平分配到各殿中运用的符号。因是宫殿玉工所刻,其字体非常整齐。

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飞禽、走兽、游鱼为主,人物纹比较少见,仅见于少量的婴戏纹。花卉以牡丹、莲花居多,菊花次之。飞禽以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雁、鸭为主,多与花卉组合成布局工整的图案。本文由纪伯伦程生撰写C H1 369 98491 7V如鹭鸶、鸳鸯多与莲花组合,孔雀多与牡丹组合,走兽以龙纹居多,狮子纹较少见,游鱼多为成对的双鱼,人物纹非常少见。曲阳出土过印花狮子舞纹盘。

婴戏纹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婴戏莲塘赶鸭纹等。宋代婴戏纹较为流行,各窑均有婴戏纹饰,而婴戏三果纹则为定窑独有。其三果为桃、石榴和枇杷,三果与三婴间隔排列,器上满饰缠枝,三婴姿态各异,双手拽树枝,分别骑、坐、立于枝上,赤身跣足,婴孩天真顽皮的姿态颇有神韵。

印花、刻花、画花中均有大量龙纹,似与为皇宫烧贡瓷有关。宋代诸窑中,饰龙纹最多的当属定窑。盘、碗、瓶等造型上,均有龙纹出现,其构图多呈圆弧状的盘绕姿态,瓶上龙纹则龙体弯曲,龙爪狂舞,凌空飞行,颇有腾云驾雾之感。

北宋 定窑划花八棱大盌

  • 成交价:RMB  116,003,600
  • 尺寸:直径 22.2cm
  •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钧窑

“纵有腰缠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可见其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所以各地群相效法,窑口林立,但至今依然不得要领。至今,研讨文章汗牛充栋,考古窑口不可胜数,因都未见过这批北宋官造钧瓷,也只能是井蛙之见了。1955年,禹县(今禹州)陶瓷厂开端研制、探究埋没已久的钧瓷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成技能,不仅烧制出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传统色釉,还发展了十多种花釉,并增加了现代日用器皿、艺术摆设瓷等新品种。

钧窑的十大鉴定方法:

1:从工艺方面看,这一时期的钧瓷,胎质已十分巩固,试验证明,其烧成温度大约在1240±20℃之间,与宋钧烧成温度已十分挨近,多为半釉,首要是防止釉体活动过大,构成粘足等缺陷。从挖掘遗址来看,其窑址首要散布在河南省境内,陕西、河北、山西也有类似标本出土,首要的有禹州下白峪窑、鲁山段店窑、内乡邓州窑、郏县黄道窑、禹州长庄窑,山西交城等窑址。概括比照,可以发现唐代的钧瓷与其他瓷种有以下几个特征,唐钧以釉层丰厚,差异于同一时期的青、白、黑瓷类产品,常有釉泪、釉痕、釉淌等表象,属双层复合艺术釉类。唐代瓷器的外型大多丰盈、淳朴、严厉、素穆,是时代文化思想的表现,故以严厉著称。唐代钧瓷的釉感坚实、强硬,有一种力气和动感,渲然着张力和振奋,饱满向上,而不轻浮,有份量感。唐代钧瓷的艺术感受力,表现为厚润、满意,在沉稳的基础上,寻求一种豪宕和激荡,故纵观唐钧的全体特征,当属“厚重”。总的来讲,唐代钧瓷的显着特征是花釉彩斑艺术;以丰盈严厉的外型,从往常生活用品,逐渐走向审美需求,以“厚润严厉”的审美个性称雄于世,也对宋代钧瓷业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釉面有动感,不呆板。常见到流过足的钧瓷釉面特别美丽,就是釉面比较活的原因。钧瓷只有釉面活才干表现出比较好的艺术效果。其口沿、凸棱、炫纹、乳钉之处釉面脱口、出筋,发生虚与实的比照改变的美感,都与釉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釉面上构成的意境图像。其前提有必要是经过窑变天然构成,不是人为所造成的。这些意境图像有人物、动物、山水、风景、传说故事等等。这种改变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赏识时能引起人的联想,情景交融,从而使人心境愉悦,获的美的享用。

4:釉面颜色改变丰厚,彩色渗透。一件瓷器釉面上一起呈现多种杂乱的颜色,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可谓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各种颜色交错在一起,改变万千。富于改变,是艺术审美的根本要素之一,钧瓷也不破例。

5:釉面窑变颜色,纹理,斑驳,意境浑然一体。天然天成,给人以全体的美感。釉层浑匀共同,无部分过厚堆积或露底的现象。浑是钧釉窑变的主要特征之一。

6: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柔软,不同于一般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这种乳光使钧釉的光泽如玛瑙一般,似玉非玉胜似玉,有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

7:釉面上呈现的各种纹理或斑驳。有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龟背纹、蟹爪纹、飞瀑纹、兔豪纹、蛛网纹、流星斑、虎皮斑、雨点斑、雪花点、油滴斑、珍珠点等。这些纹理和斑驳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肌理美。

8:釉质纯净的窑变单色釉,如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等,色纯而不杂。釉具有前述厚,润活的特点,釉面往往有开片纹路,欣赏起来有纯净的美感。

9:厚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釉质厚实,乳浊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层较厚,不浅薄。厚是钧釉的基本的特征,釉厚更利于钧瓷的窑变。钧瓷之所以大气、凝重、耐看、釉厚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

10:釉面颜色纯正。例如红色就要鲜艳好看,或如鸡血,或如海棠,不能发乌。釉面缺少变化色又不正的钧瓷就太一般了。娇艳的釉色明快点,老辣的釉色深沉点,都是钧瓷纯正到位的颜色。

北宋 钧窑紫斑盌

  • 成交价:RMB  21,032,640
  • 尺寸:最大直径9cm
  •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以上就是宋代五大名窑的鉴定要点及其最高拍卖作品,欢迎广大读者收藏、评论、留言。

本文源自头条号:玉斋博物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钧瓷艳压群芳,12件拍了165万元...

满载一船秋色 平铺十里湖光 12月5日 保利秋季拍卖会 “百年瓷艺——近现代文人瓷画拍卖”专场 正式举槌 来自神垕的钧瓷工艺大师们 携12件作品亮相拍卖会 与粉彩瓷、青花瓷同台“竞技” 这是钧瓷首次登陆保利拍卖会 12件作品精彩纷呈 最终以近165万元(含佣金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