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为什么说钧瓷带红,价值连城?
2020
02-14

为什么说钧瓷带红,价值连城?

疫情面前神垕钧瓷艺人勇担重任,义卖捐款奉献爱心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钧”行仁义义捐义拍活动发起人之一郗小冬代表志愿者于2月10日下午前往禹州市慈善总会转交善款56888元。许昌日报 钧瓷网 禹州融媒等媒体及时报道神垕钧艺人的大爱善举,疫情面前年青一代钧艺人勇担当敢做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年青一代钧艺人的努力,钧瓷的明

在古瓷收藏中,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叫“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话当然有些夸张,而且多半是古玩商鼓捣出来的,其实就是个广告,就像今天说“爱情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都是套路。不过呢,也的确从一个方面体现出钧瓷的地位。

钧瓷呢,被认为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而宋代瓷器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乃至人类文明史的一座高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钧瓷的地位就更不得了了。

而关于钧瓷还有一句话,叫钧瓷带红,价值连城。什么意思呢,钧瓷的主要色调是偏蓝,紫色呢也比较多见,而且常常是几种颜色交杂在一起,很多变化。但红色非常非常少见。所以如果一件钧瓷上只要看到一点点红色,那就比普通钧瓷更要身价百倍。

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连起来,那就更有意思。就是说万贯家财才能买一块钧瓷的瓷片,那一件完整的钧瓷呢,价格就更不可计算,而完整的钧瓷中有红色的呢又是凤毛麟角,你可以想像一下这样的瓷器该有多贵。

那么,为什么带点红就这么不得了呢,我们今天到处都能看到红色的瓷器。现在特别流行一种叫中国红的瓷器,到处都能见到。而为什么一件瓷器上,出现了一点点红色,古人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呢?

原因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烧出一点红色,实在太难了。

为什么难呢?

主要是因为要烧出红色,所用的矿物原料主要是氧化铜,而氧化铜要烧出红色要求极为严格。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氛围,也叫气氛。温度好理解,什么是气氛,氛围,是不是要窑工们在烧窑的时候唱歌跳舞营造热烈气氛呢,当然不是。这里说的氛围是窑内的氧气或一氧化碳的浓度的控制。

先看温度。高温红釉烧成的温度大概在1280度左右。如果相差了十度以上。就有可能完全烧不出红色,要么就是发黑,要么是什么都没有了。我们今天去博物馆,可以专门去看一下明代洪武时期的官窑釉里红瓷器,绝大部分都不够红,要么烧黑了,要么灰了,根本就看不出是红色。一直到明代早期,烧红都是很难的。

温度的控制,在古代是没有仪器可以测量的,完全是要靠经验,靠眼睛的观察。1280度还是1290度,这样的控制,想想有多难,要积累多少年的经验。所以景德镇有句行话讲十年出不了一个把桩师父。把桩师父就是负责烧窑的师父

这还不算。除了温度,还要对窑内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控制,一氧化碳就是我们说的煤气。要知道,当时其实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氧气,一氧化碳,对这些的原理还完全不清楚。控制氛围主要是靠控制空气的流动,比如要让一氧化碳浓度高,就要让窑内封闭,不让空气进去。这些也都要凭感觉和经验。

而整个烧窑的过程要几天几夜,在这个过程中,某个时间段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让全部的努力功亏一篑。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烧出红色在古代有多么大的难度。

那么在宋代,想要烧出红色怎么办呢?

答案是没办法,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办法,那就是:碰运气。

所以,烧红是古代陶瓷史烧造技术的最高难度的挑战。这也就是为什么钧瓷带红,就价值连城。

偶尔出现局部的红色已经是如此了不起的成就,那要是通体都是红色,甚至通体都是红宝石那要耀眼夺目的红色,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这就好比你是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现在考试,突然要你做大学高等数学的卷子,你想你要是选择题还能蒙对一两个,可要求是必须全对。这难度有多大。

所以,在那个年代,这完全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

钧瓷,不为人知的秘密

钧瓷最早烧制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 北宋钧官窑缔造了钧瓷艺术的辉煌,但也成为钧瓷艺术进入衰败的起始。宋以后,禹州渐成钧瓷的中心,在发现的百余

事实上,中国人整整花了五百年的时间,才登上了这一个制瓷史的高峰,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明代。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进步也是一点一点取得的。

实际上,到了元代,因为整体制瓷技术的进步,元代的景德镇窑已经开始用红色进行彩绘,并且成功的烧制出了漂亮的釉里红瓷器。

所谓釉里红,就是红色是直接画在坯的表面,然后再上釉,上釉之后再烧。所以烧成之后,红色实际上是在釉的下面,这和青花是一样的。这就好像我们现在手机贴膜。青花和釉里红都是在外面贴了层膜。而古代历史上,像这种釉层下面的彩色绘画种类很少,主要就是蓝和红,早期还有黑色,但后来不太用了。

那釉里红和通体是红色的红釉瓷有什么关系呢?简单的可以理解釉里红是用红色画画,而红釉瓷是用红色把瓷器完全覆盖。

听起来,前者应该是更难才对,就好像刷墙,红釉就相当于把墙刷成红色,而釉里红就是在墙上用红色画画。相对来说,画画肯定技术含量要更高。

但在瓷器上不是,画的时候,偶尔红色烧得有深不浅,对画面本身影响并不大,就好像你画了一朵牡丹,画的时候是红色的,过了段时间发现退色了,成了黑色,那无非就是红牡丹变成了黑牡丹。实际上,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的很多釉里红瓷器,就是这样的情况,本来烧的是红色,可烧出来成了黑灰色,但画面仍然还是好看的,还有点水墨画的效果,皇帝也能接受。但是通体红色就不一样,如果某个局部不好,就意味着这件作品的失败,就是说,整件瓷器,你有百分之九十五都烧得很好,只有一小块烧坏了,那你就是整件瓷器都失败了。这就像我们现在的电脑显示屏,出了几个坏点,整个显示屏就算是废了。

所以说,在技术上,单纯的红釉要比用红色画画难度要大得多得多。

但釉里红的成熟,实际上为烧制通体红色的瓷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之后,又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终于在明代的永乐宣德时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一时期的官窑,成功的烧制出了通体红色的瓷器。而且这种红色非常漂亮,整件瓷器就像是一块硕大的红宝石。所以后来人们干脆就把这种红釉称为“宝石红”。

高温红釉瓷的烧制成功,成为了整个瓷器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也标志着制瓷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即使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想要继续保持,也是极为困难的。

事实上,烧制红釉瓷在明代也仅仅维持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就是永乐和宣德两朝,在宣德之后的整个明代,就再也没有能够烧出这种瓷器。

一直要到清代康熙时期,才再一次达到并超越了这一高度。这中间又隔了一两百年。

所以,你就可以看出在整个古代,烧制高温红釉瓷是一件多么难,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由于太难烧制,关于烧红釉,民间一直就有很多传说,以前还拍过一部电影就叫《祭红》。故事的版本很多,但主要的故事都差不多。大体上就是皇帝欺压百姓,窑工久烧不成,到了最后的期限,眼看就要被杀头,在最后一窑烧制的关键时刻,窑工的女儿奋而跳进窑里祭窑,而红釉瓷终于成功的烧制出来。当然,这样的故事并不可信,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温红釉烧制的难度。

所以,宝石红瓷器烧制的成功,标志着古代制瓷史的烧制工艺,达到了顶峰,没有其他任何一种瓷器能够比这种高温红釉更难烧。

那么,制瓷工艺是不是在明代永乐宣德时期达到的这个高度,已经让制瓷工艺达到了极限,再没有什么突破的空间了呢?陶瓷史还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我们在后面的节目中再为大家讲述。

本文源自头条号:涂先生的瓷世界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钧瓷:只想展现最好的钧瓷在世人面前

禹州,这座并不起眼的豫西小城,却孕育了千年的钧瓷文化,1974年在禹州考古发掘出“北宋钧瓷官窑遗址” 而如今就在古窑址的几里地外,有着一座国内唯一的钧瓷窑炉博物馆,23座不同工艺不同年代的钧瓷窑炉默默讲述着钧瓷烧制的千年历程。 它的主人就是恢复失传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