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钧瓷:只想展现最好的钧瓷在世人面前
2020
02-13

钧瓷:只想展现最好的钧瓷在世人面前

钧瓷的八美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在钧瓷的故乡——神垕,琳琳琅琅的钧瓷处处闪烁它那美丽的光彩,拒史书介绍,钧瓷之美有八:难之美,独之美,型之美,玉之美,音之美,纹之美,釉之美和景之美。 “难之美”是指钧瓷烧造之难所造成的辛勤之美,古人云:“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型

禹州,这座并不起眼的豫西小城,却孕育了千年的钧瓷文化,1974年在禹州考古发掘出“北宋钧瓷官窑遗址”

而如今就在古窑址的几里地外,有着一座国内唯一的钧瓷窑炉博物馆23座不同工艺不同年代的钧瓷窑炉默默讲述着钧瓷烧制的千年历程。

它的主人就是恢复失传千年的宋代钧瓷柴烧第一人——任星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代表性传承人 任星航

一进门所见即是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权威李辉炳题下的“钧瓷魂”三个大字,门匾“钧瓷窑炉博物馆”更是启功先生亲自题写。

成功复原宋代双乳状窑炉任星航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但是回想当初让他下定决心不惜代价地去恢复柴烧技艺的动机,却是源自一次故宫博物院专家的当面质疑。

2001年,故宫博物院举办“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展”。在饭桌上,一位故宫专家语带“挑衅”地说:“他说你们那个宋钧官窑能烧钧瓷吗?那窑是假的,我看了,那个只能烧瓦罐。”钧瓷窑炉专家任星航坐不住了,立即反驳,这时陶瓷研究权威耿宝昌反问他说“不错,他没依据,那你的依据呢?”任星航沉默了。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瓷的出现,改写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开创了陶瓷美学的先河。在这其中,宋代柴烧钧窑釉色相互渗化过渡自然,美若晚霞,有着“家有万贯不敌钧瓷一片”的美誉。

然而随着宋朝的衰败,柴烧钧瓷技术失传近千年,史料记载极为匮乏,唯一留存下的就只有那座残破的宋钧官窑遗址,而它被人所质疑的原因就是土质的双乳状火膛结构难以承受钧瓷13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

但是任星航始终坚信这一先人留下的结构一定有一天能被证实。

“我们的钧瓷不能没有魂,我们的钧瓷不能没有尊严。”这就是支撑着他的信念。

2004年,任星航的仿宋双乳状柴烧窑炉建了起来。他验证了先人的双火膛可以交叉加柴,并能保持火焰的还原焰又能稳定升温。

但是土窑如何承受高温呢?

任星航没有放弃,曾经担任禹州钧瓷研究所副所长的他有着古窑址的丰富考古资料,不懈的钻研后,终于被他发现了遗迹中残存的耐火土成分,将它运用至窑炉,可以成功解决耐温问题

为柴烧窑炉的基础打实了。

▲任星航制 仿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钧瓷行话中说“十窑九不成”,柴烧过程中,一旦柴火稍不足或者操作不当,窑内温度骤降,气氛还原不到位,开窑后所有作品几乎就都只能作废。

“第一次先试试火,把火点起来,看热力怎么样;第二是把窑烘烘,慢慢加加温,跑跑湿气;第三次装胎烧上,看达到多少温度。

后五次就较上劲了”每烧一次窑,就要用去四吨木柴,加上各项成本几乎一窑就要花费5000块钱

「了解」中国的窑变瓷代表——钧瓷

钧瓷始于唐代、兴于宋代,《中国陶瓷史》载: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出成功的铜红釉,开辟了新的美学境界,对后代的陶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统一中国后,为钧瓷的生存提供了相应的条件,钧瓷窑变艺术得以传播延续,并蔓延全国,形成了一个

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家人看不到希望,拮据的生活几乎使他们要放弃。但执拗的任星航还是坚持守在窑炉前,添柴、助火,这一守便是30多小时的不眠不休,浓烈的柴烟常熏得人睁不开眼。

柴烧过程中通过添柴控制窑炉温度

反复试验,任星航发现不同材质的木柴,在不同温度阶段的使用非常有讲究。从失败中得来的经验终于使窑内温度能够保证达到1300度以上的高温,材质坚实的木柴也能保障高温阶段的稳定。

2004年的冬天,任星航在自己的双乳状窑炉中终于收获了他魂牵梦绕的宋钧窑变。

八次烧窑,成功恢复千年以前的宋钧柴烧,这一消息在学界引起了轰动。2007年中央电视台的摄制组联系了任星航,半个月的时间日夜值守窑炉拍摄,但可惜的是第一窑火欠了。

任星航觉得面子有些挂不住,什么也不说,埋头接着开始烧第二窑,还是30多小时的等待。

开窑的时刻到了,任星航一件一件拿出作品,央视也在一边纪录着。

在紧张的期待中,一件窑变形似“凤凰涅槃”的作品出现了。浴火的凤凰在瓷盘中央展翅欲飞,火光在它周围窑变出晕散而璀璨的釉色,经历过柴烧的漫长过程,这一件《凤凰涅盘》有着些许神话的意味。

▲任老最心爱的宝贝《凤凰涅槃》:

圆盘上一只栩栩如生正在腾飞的凤凰

“我说够了,这个《凤凰涅盘》就是圆满了。”任星航这样描述当下他的心情。

“宋代到现在有一千年了,千年等一回,宋代也没有出凤凰,现在出凤凰了,证明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窑的纪录就是依据,我们的作品就是依据,我们烧的柴就是依据。可能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但是任星航的脚步并未停下。首先,以往柴窑烧需要四吨柴,现在可以减少至半吨。

第二,减少了劳动时间,从近40个小时减至11小时。其次,柴烧的成品率质量大大提高。而最重要的环保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过去黑烟一飘十几里,现在窑炉边绿树成荫。

现在的任星航如释重负:“这几年来我心里最纠结的就是我的环保问题,你看宋窑恢复了,恢复只是恢复,发展更重要。你只能把这个解决了,现在好了,柴烧又有出路了,我一定要给后人一个好的交代。”

任星航一生“与窑结缘”,他戏称自己是“玩火的人“,但与他交流过程中,处处感受到的是这位老人的执着、坚韧,更重要的是他对钧瓷事业非同寻常的使命感。

如今他正着手记录下他所有的窑炉经验与工艺技术,标致的书法小楷已经镌刻下数十本笔记,任星航以这一辈子的著录实践了他父亲任坚的朴素遗愿“干好钧瓷!”

“传统工艺是我们最值得推崇的一种文化,过去就叫做心灵手巧,手工艺是最智慧的,你用机器做,机器又不会跟你说话,我们做每道工序你都要和它对话,我就等于说是跟他谈恋爱。”与泥火共舞,与传统工艺恋爱的任老如是说。

本文源自头条号:溯芳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脑旁,坚守五昼夜义拍钧瓷;钧瓷人,56888元捐慈善总会

2月10日下午,禹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又收到了一笔捐款,这次捐款是由禹州神垕镇小伙郗小冬以及王洋、崔松伟等志愿者发起“钧行仁义”义捐义卖活动,以钧瓷微信义捐义卖的形式义捐出钧瓷艺术品75件,共为禹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捐款56888元。这笔捐款凝聚着许多钧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