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步让你看懂宋元钧瓷-禹州钧窑钧瓷网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1、就一件天青宋均而言,釉无论厚薄,一律天青,且纯净明亮,釉面干燥、硬朗、光亮、挺刮,手感光滑,趋向土沁的灰蒙天青色或土黄天青色。质感沉稳、厚实,给人一种真、善、美的享受,没有华而不实和矜夸的浮躁。 2、宋元钧窑多为手工制作,富有手工
茄色,即茄紫色。紫早在周秦时代,就成为了基本颜色词,《说文》曰:“紫,帛青赤色。从糸,此声。” 紫原本是一种彩色丝帛名称。
沉浮:从贱色到贵色
紫色是热情红色与冷静蓝色的结合体,在中国传统意义中它代表着高贵、神秘与皇权,无论你从东方视角还是从西方的历史去核查,紫色在古代都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缂丝紫天鹿,北宋,纵45.7厘米,宽27.3厘米,清宫旧藏。
中国古代的紫色染色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紫草根部直接染成紫色,另一种是用蓝草先染蓝色,再叠染上红花的红,这两种技术都可能造成“紫”与“朱”相混。
《韩非子》记载“齐恒公好衣紫,国人皆好服之”,因齐恒公爱穿紫衣,上行下效齐国刮起了紫衣的风潮。与此同时,孔子在《论语》中对紫色却大力抨击,“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也,恶利口之覆邦也。”至秦,紫色开始真正上位,一国将军也身戴紫绶(佩绶也就是玉加上丝织带子,用以区分官员等级),在深埋地底千年的秦兵马俑中,就有发现一尊紫衣御手俑,经考古发现验证为一种人工合成颜料,据说是秦代道士们制作玻璃假玉时得到的“副产品”,现被大家称之为称作“中国紫”。
仿钧玫瑰紫釉盘,明,高4.3厘米,口径18.8厘米,足径9.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后的汉至唐宋年间,紫色在社会中的地位大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南北朝以后更是以紫为贵。汉代刘向的《列仙传》中说:“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道教尚紫,其在民间的发展加速了紫色的上位之路。
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碗,明万历,高7.3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至隋朝,已是百官朝服“五品以上,通着紫袍,六品一下,兼用绯绿……”,这种官品服色制度在唐朝更加的确定并完备,紫色成为名副其实的贵色,紫色还被更多地应用到帝王的出行工具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中。李白诗“握瑶图而倏升,登紫坛而雄顾”中的“紫坛”指的就是帝王祭祀大典时用的祭坛,因为祭坛是紫色的,又称称为“紫坛”。到宋朝时,人们创立了借紫、借绯制度,时人有:“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说法。
唐代九品官服制度演变
明代紫色稍微被冷落,皆因那“恶紫之夺朱”的感慨,又恰好此时皇帝姓朱,但此时紫色仍可作配色,仍许“民间妇人礼服惟紫,不得金绣,袍衫止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清代,紫色也成为了贵族的服饰用色。
瓷器上的紫色趣味
紫色在瓷器上的应用出现于北宋钧窑,烧青色窑变出茄色釉,入窖一色,出窑万彩,窑变出的紫色宛如宇宙深空中的星云,色彩斑斓而神秘。
虽然惯称“宋代名窑”,但钧窑烧制年代未有统一定论。钧窑分两类—— 民钧和官钧。民钧是商品,民间自由买卖,多是小巧玲珑之器,确认始于北宋,无甚争议。至于官钧,则是皇室专用,多为尺寸较大之用器。传世官钧的烧造年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焦点,大致分成“宋代说”与“明代说”,大体倾向认为官钧烧造年代为明朝早期。今年香港拍卖周一件明朝钧窑玫瑰紫釉葵口水仙盆以估价3.9倍的HK$1,950万落槌,连佣HK$2,296万易手,摘下本场成交桂冠。
此钧窑水仙盆,取六瓣葵花造型,底承三如意云头足,器形典雅。釉色若碧空流霞,瑰丽夺目。盆内壁呈现天蓝色,莹泽素雅,浩瀚如空,内底釉面清晰可见钧瓷特有之「蚯蚓走泥纹」。外壁施玫瑰紫色釉,紫中泛蓝,绚烂如霞,明艳摄人。值得细看之处,还有此盆的底款。钧窑大器,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数字,代表器物大小。一般来说,数字愈小,器物尺寸愈大。此水仙盆底戳印「一」字款,代表属此类型器中规格最大者。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另外两行几乎被完全磨掉的刻款,多是因为器物后来流出民间,物主怕因私藏御器被降罪,故磨款自保,故如此重要的刻款之所以遭破坏,但这应该正是吸引众藏家出手争夺的主因。
小泥人走进大课堂——张振福钧瓷泥塑走进河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原美术学院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卢好亮 为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10月29日,我市泥塑艺术家张振福应邀来到河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原美术学院,传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技艺,并在该院美术馆举办了钧瓷泥塑展,展出作品120件,其中有《长征途中》《
钧紫之美,可惜烧制工艺无法复制,直至明代的景德镇才再次出现了茄皮紫釉色。
茄皮紫釉是一种以氧化锰为呈色剂的高温釉,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三载:“紫色釉,黑铅粉末加石子青、石末合成。”可知紫釉的主要着色剂应为锰,釉料中的铁、铅起调色作用。茄皮紫釉瓷器的制作一般是在胎上着白色釉或不着釉,烧结后再施色釉。颜色釉则是将铅粉、石末、叫珠按比例制成的釉浆,施釉方法有蘸釉和吹釉两种。虽然很厚,但没有开片纹,釉色均匀肥厚,乌亮泛紫,十分美观。
茄皮紫釉为明弘治朝烧成,以清康熙朝制品为最好,并有浅、浓、老三种色调,乌亮泛紫,极为美观且稀有,以螭耳瓶、胆式瓶、盘口瓶等式样居多。此后雍正以及乾隆朝茄皮紫釉皆有烧造,成为了清代单色釉之中的著名品种,历来拍卖价格表现不俗。
清康熙 茄皮紫釉暗刻龙纹撇口盘
尺寸:25.1 cm
估价:300,000 - 400,000 港币
成交价:781,200 港币
香港苏富比2021拍
清乾隆 茄皮紫釉弦纹蒜头瓶 (一对)
成交价:RMB 8,510,000
北京保利2014春拍
清乾隆 茄皮紫釉梅瓶 六字篆书刻款
估价: 10,000 - 15,000 GBP | (USD 12450 - USD 18675)
成交价: GBP 32,500
伦敦佳士得2019年拍
参考资料:紫色在中国古代服色中的流变及其文化内涵.朱芸、朱秀芝
本文源自头条号:域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老钧瓷还是近代仿品?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junciba.com/?id=772
- 转载请注明: 钧瓷老六 于 钧瓷吧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