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北宋官钧窑玫瑰紫釉藏品鉴赏之一
2021
10-22

北宋官钧窑玫瑰紫釉藏品鉴赏之一

钧窑瓷器艺术价值-禹州钧窑钧瓷网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宋代钩瓷的釉料配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青瓷那种单纯的以铁的氧化物作星色剂的传统,采用了以铜、铁、磷、锡等多种元家,的的化层挂釉,加上独特的变工艺,即火的艺术,使钩瓷的柚层结树种。经过用光学仪器观察的结果显示,钩红釉系多层结构,大约分为西近

北宋钧窑为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而闻名于世,在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其中玫瑰紫为上等之色。钧窑分官钧与民钧。民钧窑址在禹州市神垕镇一带。官钧窑址文献无详细记载,几百年来是人们一直苦苦探寻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河南文物工作者在禹州八卦洞窑窑址发掘时,清理出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以及大量窑具、素烧胎和一千多件花盆、盆奁、洗、尊等瓷器残片,釉色为玫瑰紫、海棠红、天蓝、天青、月白等多种色调,同时出土的还有瓷土制作的"宣和元宝″方形钱范。这些出土钧瓷残片的造型、釉色、烧制工艺与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钧窑盆、奁、洗、尊陈设器完全相同,从印证了禹州八卦洞窑址是北宋晚期专烧宫廷用瓷的官办窑场。这已经成了定论,无庸置疑。因八卦洞在禹州市旧城北门内旧称钧台附近,故又作钧台窑。

八卦洞窑址出土的钧窑瓷片中,以各种花盆、盆奁居多。故宫钧窑藏品中也同样以花盆、盆奁居多,有长方形、六方形、莲瓣形、葵瓣形、菱花形、海棠花形、仰钟式等。在这些花盆与盆奁上,常见刻有一至十的不同数字标号,在八卦洞窑圵的残片上也刻有相同数字。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这些数字与器物大小尺寸有关,"一”为最大号,"十″为最小,以便陈设时配套使用。如此众多的花盆,且品种单一,在宋代各窑中实属罕见,据北京故宫古陶瓷专家刘伟在《历代宫廷藏瓷》书中考证,这与艮岳有关。宋徽宗为“皇嗣繁洐″听信方士所言,在政和七年(1117年),令人在皇宫内城东北部的上清篆宫之东,仿余杭凤凰山之地势,用人工堆起一座高山,初名万岁山。山周10余公里,有当时大内面积的两倍,其最高峰高约90步。山上修筑亭馆楼台,山下开凿池沼洲渚,《汴京遗迹》一书这样形容它:"山林石壑日益高深,亭榭楼观不可胜数,四方花竹奇石,咸萃于斯,珍禽异兽无不毕有″。后徽宗将此山改艮岳,取寿比南山之喻和祈仙求道之意。钧窑烧制的各式花盆与盆奁,无疑为艮岳山中放置花木所用。1125年金人攻陷汴京,艮岳山也随之遭至破坏,洪迈《容斋三笔》中云:"靖康遭变,诏取山禽水鸟十余万,投渚汴梁。拆屋为薪,剪石为包,伐竹为笼篱,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啖卫士″。艮岳自建成之日起,至夷为平地之日止,不过四年时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幅"溪山秋色图″,相传为徽宗所画,画面上的山水景观,很象是艮岳东侧的景致。乾隆皇帝在此画左上角题诗云:"雨郭烟村白水环,迷离红叶间苍山。恍闻谷口清猛唳,艮岳秋光想象间″。艮岳在在后世文献史料中也常有提及,如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汴京攻陷40年后重游故都,所咏诗中也提到艮岳。

有史料及遗址出士大量实物为依据,钧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八卦洞窑乃官钧之窑址,这是明白无误的定论。然而近些年竟然冒出了钧窑"明代说″,一时间钧窑断代成了扑朔迷离的问题,国内外一些拍卖会及博物馆将钧窑注为"明初”或"元/明″。2019年佳士得公司春拍中有一件钧窑天蓝玫瑰紫釉葵式花盆(附图),"三"字款,注明"元/明″,以300多万美金成交(折合人民币2024万元)。

拍品说明中谈到断代问题,认为钧窑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古典钧窑,通常被认为时期较早,包括碗盘杯罐等酒食容器,偶见瓶或花瓶;另一类为"官钧″,多为比古典钧窑大的多的器物,且几乎以花盆及其盆托为主。明初记载中描述的似乎只有古典钧窑(指宋钧),并未见有花盆较大器物;而后明清画作中,才偶尔可见花盆及盆托等类似“官钧"的器物。言外之意古典钧窑为民钧,而花盆为主的官钧出现在元末明初。此说不值一驳,难道明初记载不见花盆就否定宋代官钧存在?而明清画作中的花盆难道不是历代传承的东西?清代宫廷画作中还有一些宋代汝官哥类器物,难道也是明初烧的吗?用这种似是而非缺乏过硬证据的说辞能否定宋代官钧吗?

我带着疑问查到网上一篇文章“钧窑年代之争,上博专家被故宫专家打脸″一文后恍然大悟,原来起源来自上博!2005年11月,上博的所谓专家在中国禹州钧窑学术研讨会上抛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所谓结论,他们说,上博的专家们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对制药厂窑址出土的几十件钧窑标本以及5件梨园地窑址出土的陈设器残片进行了热释光断代检测,得出的结论最早不超过元代末期至明代初期。之后,国内的拍卖行将宋代钧瓷标示为明代初期,拍卖行之所以这样做,一则上博专家说了,钧瓷不会早于明代;二则,标为明代后可以堂而皇之的拍卖钧瓷了,因为根据国内文物及拍卖有关法规规定,明代之后的古瓷可以上拍。无疑,上博专家的研究成果,为拍卖行合法上拍钧瓷作出了很好的背书,所以,分明是十分错误的结论,在拍卖行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助下,真理成了谬误,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也!

相同的研究方法,同样的几块瓷片,北京故宫专家也在进行,结论是:至少不会晚于北宋仁宗的时候(980年之前)就有所谓的官钧了!著名古陶瓷专家耽宝昌老先生明确表示官钧定为宋代,而非明初。而上博专家仍坚持釆信钧窑"明代说″不变。更令人可笑的是,在上博的展厅里钧窑仍注明宋代。而这种荒谬可笑的"明代说″竟然被举世闻名的国外大拍卖行及某些博物馆所引用,更是匪夷所思了!

我不清楚热释光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但由此次荒诞闹剧中可以看出,此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说很不成熟,这也包括其它所谓的科技检测方法,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所以说千万不要迷信,认为是万能灵药。古陶瓷界及收藏界的大部分人认为,目前还未出现万无一失完全成熟的科技检测方法,故以目鉴为主、科技为辅来鉴识古物才是比较科学理性的态度。

本人收藏的五件玫瑰紫釉官钧窑器物,分别为:1、大鼓钉洗(又叫三足水仙盆);2、仿古花觚;3、长六方花盆;4、渣斗形花盆;5、葵口正六方花盆。前两件为宫中陈设之器,后三件花盆为艮岳之用;前三件玫瑰紫釉偏红,后两件偏紫。五件器物有着基本共同的特征:即內施天青釉,外施玫瑰紫乳浊釉,为多重施釉工艺,故釉质肥厚滋润,釉层乳浊不透明。阳光下側视釉面可见深沉温润的蛤蜊光晕,通体呈现柔润而奇特的天蓝色乳光光晕,美妙动人。釉面有浸润和淌釉现象,釉表棕眼明显。器内外釉面上官钧窑特有的"蚯蚓走泥纹"自然流畅不呆板。50倍及以上放大镜下可见釉内有大小不一的稀疏的气泡布满全器,显得十分饱满清晰明亮,不少气泡颜色发黑,悠久岁月导致气泡变黑正是年代久远的明证,此特征依据我国著名的古陶瓷泰斗孙瀛州之子、故宫专家孙洪琦先生所提出的古瓷鉴定气泡理论,即随着时间的流逝古瓷釉下气泡由当初的明亮色泽逐步转化为发黄一发褐一发黑,有的因破裂变为瞎泡死泡,其过程较为漫长。本人也在众多古瓷品种中得验证,认为是古瓷鉴定实战中最简单直观的可靠经验。五器胎质坚致细密为糯米状,呈灰黑色。圈足胎釉结合处呈浅色线状。圈足内施官钧窑特有的芝蔴酱釉伴月白色或虾青色乳浊釉,光滑滋润。圈足旋削规整,露胎处涂有芝蔴酱色护胎汁,足端均有明显使用磨损痕迹。底部都刻有官钧窑特有的数字款。

此五器符合北宋官钧窑的典型特征,制作精良,尤其鼓钉洗、出戟花觚及渣斗形花盆规正古朴,实为官钧窑中的精品。此五器都经过著名高古瓷专家、原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赵青云先生过目认可。

1、北宋官钧窑玫瑰紫釉大鼓钉洗。"一"字款,高10.1厘米,口径29厘米,足径20.5厘米。此器为官钧窑中罕见的精品,釉光一级,阳光下通身泛出蔚蓝色的光晕,器身外壁及足底油润如脂,令人观之爱不释手,端庄大气,古朴典雅,尺寸较北京红太阳拍卖公司的几件钧窑鼓钉洗拍品都要大,存世极少。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他数十年推动钧瓷创新发展,还把它搬进抖音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陈朋冲/文图 受访者供图 在很多人眼中,钧瓷是神秘、神奇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诗曰“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但多年来,钧瓷的发展并非坦途。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孔相卿等钧瓷艺

2、北宋官钧窑玫瑰紫釉仿古出戟花觚。"二″字款,高28.4厘米,口径23.2厘米,足径11.6厘米。造型庄重典雅,古朴大气,线条秀美,存世稀见,难得之珍品。

 3、北宋官钧窑玫瑰紫釉长六方花盆。"二″字款,高16.5厘米,长28厘米,宽19.5厘米。

 附:河南省创新科技检测站釉面成分检测报告书。

(续文及附图转之二)

本文源自头条号:火神仙古陶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宋钧瓷盏托

中国先民使用盏托有着悠久的历史,1964年在湖南长沙砂子塘东晋墓就出土有青瓷盏托,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亦收藏有东晋的带盏托的青瓷碗。唐朝带盏托的茶碗已经备受青睐,并且茶盏开始配有盏托。茶盏托的款式造型也已经达到形式多样了,所使用的材料也不一而足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