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瑰宝 钧瓷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钧瓷 ,始于唐盛于宋,以其独特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神奇的窑变而闻名于世。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位居“五大名瓷”之首。 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平
一部陶瓷史,半部华夏文明史。
泥与火的交淬中,是生生不息的文化与文明传承。
陈寅恪大师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被誉为“百瓷之冠”,蜚声海内外近千年。它们声名远播,不单单是皇家用瓷的高贵出身,更重要的是精湛绝伦的技艺、古朴典雅的造型、温润如玉的釉色和清簌出韵的风格,成就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最高峰。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10月10日,中国民协中国五大名窑专委会成立大会暨五大名窑精品展和传承创新高层论坛在中国钧瓷传习馆(禹州)举办。
一个个闪光耀眼的名字出现在眼前:
中国民协中国五大名窑专委会主任,国家级非遗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任星航;
中国民协中国五大名窑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国家级非遗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李廷怀;
中国民协中国五大名窑专委会副主任,定瓷中空拉坯发明人,河北定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庞永辉;
中国民协中国五大名窑专委会副主任,龙泉哥瓷烧制技艺传承人蒋同磊;
中国民协中国五大名窑专委会副秘书长,南宋官窑传统技艺研究课题组成员罗洪文。
五位大师的扛鼎之作,为慕名而来的观赏者献出丰盛无比的中国青瓷饕餮盛宴。
开幕式上,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中心副主任刘德伟宣读中国民协批准恢复中国民协中国五大名窑专委会批文和专委会领导成员名单。中国民协顾问程建军,中国民协起源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竞生,河南民协主席彭恒礼,河北民协副主席杨荣国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贺词。
中国青瓷的饕餮盛宴,五大名窑大师齐聚禹州唱响新曲
仲秋时节,秋风送爽,10月10日中国民协中国五大名窑专委会成立大会暨五大名窑精品展和传承创新高层论坛在中国钧瓷传习馆(禹州)举办。 会议现场 中国五大名窑扉声海内外近九百年之久,为瓷中皇冠。她声名远鹤不单单是皇家用瓷,最主要的是它的瓷艺精湛,造型
辽宁当代文交所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董事长申小波,与任星航大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五大名窑大师作品进入数字资产交易平台铺平道路。
在随后开讲的中国五大名窑传承创新高层论坛上,
任星航大师用激情澎湃的演讲阐释情怀:
五大名窑同属青瓷系,如何传承创新?能否再创中国青瓷辉煌?就看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大师。这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需要各位大师精诚团结,戳力同心,共创辉煌。
任星航介绍了宋代五大名瓷尤其是钧瓷发展历史。 钧瓷形制简约、端庄、浑厚、质朴,有着恢宏的气度和感染力,窑变轴色七彩纷呈、变化万端,而含蓄的、内敛的、隐约的、朦忧的画面意境,又为观赏者留下了联想空间。
任星航说,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需要传承,而传承的核心是培养人才,要培养一个个品艺兼优,勇于担当和胸怀家国情怀的人,让瓷业振兴有希望、产业发展有未来。
李廷怀大师提出:会传承更要会创新。
他说,非遗文化遗产是鲜活的而不是静止的,是能动有创造性的而不是消极的。 每个时代的传承人首要任务是要传承,要与当下环境碰撞进行再创造。传承催生创新。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需要传承人的匠心与坚守,更需要顺应时代不断创新,只有这样,非遗艺术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庞永辉大师认为,要以创新发展,成就当代品质。他说,制造出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是我们所有传承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要注重创新,尊重知识,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扩大产品分享价值,推动定瓷事业发展模块化,形成价值循环,提高附加值。
蒋同磊大师的论坛题目是:《龙泉哥窑的历史与现状》。他认为,包括龙泉哥窑在内的宋代五大名窑,都是我国陶瓷史上耀眼的明珠,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潜心研究传统烧制技艺,赋予时代内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越发展。
高占交秘书长在发言时说,中国五大名窑要传承发展,需要找准市场定位,推动科技创新。时代变革,是技术革命的变革,是产品换代的变革,五大名窑应趁时代变革的东风,在传统五大官瓷的艺术造型和应用方面努力创新,在新时代盛开传统文化与陶瓷文明之花。
守正创新,新时代赋予新机遇!
五大名窑,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编辑:宋广军
本文源自头条号:河南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钧瓷界的神仙眷侣”之娄高强
神垕的东部,有一座山形如凤翅,得名凤翅山,为凤凰来仪之地。山下有一个古朴的村落,西大新村。风光秀丽、民风淳朴,数百年来,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以制瓷为生,七十二道工序,能工巧匠不胜枚举,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多位国家级的钧瓷艺术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junciba.com/?id=738
- 转载请注明: 钧瓷老六 于 钧瓷吧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