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这座古镇因陶瓷而生,今天钧瓷依然是主业,窑变仍旧是钧瓷的魂
2021
07-07

这座古镇因陶瓷而生,今天钧瓷依然是主业,窑变仍旧是钧瓷的魂

乾名钧窑新品《一带一路》惊艳非遗作品展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通讯员 方晓明 6月28日,从禹州市神垕镇乾名钧窑传来喜讯:在“百工献艺庆百年——河南非遗讲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故事”线下展览活动中,由禹州市神垕镇乾名钧窑艺术总监刘新乐创作的钧瓷作品《一带一路》,构思新颖,制作巧妙,工艺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今天要讲的是河南一个以钧瓷闻名天下的古镇,它叫作神垕古镇。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满天”, 这是明清时期,民间对于盛产陶瓷的河南神垕古镇的形象描述。神垕陶瓷兴于唐,盛于宋,所谓“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说的就是源于神垕的钧瓷。

易经》说,‘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现在社会发展了,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了解我们的文化,那么,我们就应该有义务和责任,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薪火沧桑,窑变无双;水孕精灵,火夺天芒……”神垕古镇上的各个窑厂里,如今仍然可见庄重肃穆的窑仪式。钧瓷,依然是古镇的主业,窑变,仍旧是钧瓷的魂。

给钧瓷披上美丽的嫁衣

李海峰,男,汉族,1975年生,禹州市神垕镇人,大学文化,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陶瓷烧成技师。河南省陶瓷学会副会长、共青团河南省委青联常委、政协许昌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政协禹州市第十届、十一届、十三届委员会常委,许昌市民

钧瓷艺人李师傅,在传承了父亲的手艺之后,一直苦思冥想着创作出与众不同的钧瓷,一次和父亲聊天的时候,父亲的一句话点破了他。他就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钧瓷,像传统的这些瓷片,你现在拿起来一块,你都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东西,他说你仔细想一想,历朝历代这样的一个传承,他们守的是什么,他们变的是什么。“守的是什么,变的是什么”,这句话让李师傅思考了很久,从那以后,他一直琢磨着,要烧出具有当代风格的钧瓷作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李师傅又否定了自己,他害怕自己这样做,会弄丢钧瓷的韵味。通过不断的试验,他认定钧瓷的魂在于“窑变”,钧瓷需要创新,同时也一定要守住“窑变”根本,然而,“十窑九不成”的特点,让钧瓷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很难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为此,他走出家门,再度求学,希望利用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对传统釉料进行分析,从而增加“窑变”的可控性。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他终于想通了父亲的问题。祖祖辈辈的钧瓷人其实都在寻求着创新,每个时代或者是每个年代,创作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如今,李师傅成立了“青年钧瓷创新社”,吸引了十几个学习雕塑和陶瓷的大学生,一起进行创新尝试。他们创作磨合了半年的鸡年生肖作品,终于新鲜出炉,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守正出新的传统浸润着这个千年古镇,使得这里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这个小小的集市上,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青春气息,这些年轻人是古镇的新生力量,他们守护着祖先流传下来的古老技艺,却不固步自封,而是在时代的发展当中,寻求着破茧而出的华丽蝶变。

神垕,一个因陶瓷而生的古镇,在土与火的幻化当中,谱写出了异彩纷呈的华美篇章。“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变”是求新,“通”则是传承。驺虞河里阵阵清流婉转划过,“一把泥”的激越唱腔此起彼伏,不经意间响起悦耳的钧瓷开片声,守正出新,变中求进,神垕古镇正从传统中走来,走向一个锐意进取的新时代。

本文源自头条号:懒游的故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钧瓷杨发、刘中玄大师向市工商联展陈馆捐赠钧瓷作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南商会围绕“学党史,庆百年”开展了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如参观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邀请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朱莹莹为企业家上党课,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等学习活动。经过商会充分评估、在会长的邀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