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张海潮先生带您浅识钧瓷
2021
06-09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张海潮先生带您浅识钧瓷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雪亚钧瓷作品精选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雪亚作品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雪亚作品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雪亚作品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雪亚作品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雪亚作品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雪亚作品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雪亚作品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雪亚作品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雪亚作

张海潮,男,汉族,1967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现任得一潮元钧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氏钧瓷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郑州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河南许昌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华海潮诗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先后荣获2008魅力河南十大人物、和谐中国2008年度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黄金有价钧无价”,享有如此盛誉的宋代五大名瓷之首——钧瓷,历经了一千多年的传承后,今天,钧瓷再创历史辉煌,呈现“窑烟遍地起,到处放光辉”的繁荣景象,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将其视为对外交往的高贵礼品,它再次跻身各名瓷之首,以其独特的气质成为当代维系世间美好情谊的象征。

钧瓷诞生于河南省许昌市所辖禹州市境内,因城内的“古钧台”附近设有官窑烧造宫廷用瓷而得名。钧窑当属禹州当地市辖的神垕镇一带的窑厂最为集中和著名,禹州市境内已发现古钧窑址147处,经过专家认定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窑炉就有260多座。禹州的钧瓷被称为“国宝”、“瑰宝”,它以艳丽绝伦的红釉,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

钧瓷有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也有其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其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圆润悦耳,釉色莹润,浑然天成,极富诗情画意;其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争奇斗艳,色彩纷呈。“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这些诗句均是古人对钧瓷釉色的多样和窑变微妙之美的盛赞之作。钧瓷产品多为鼎、炉、洗、盆、盘、碗、壶、盏、罐、坛、瓶、尊等,釉色有天蓝、月白、紫红等各种色彩,釉面多有蚯蚓走泥纹和各种窑变的流纹。钧窑产品贵在窑变画,其为天然非人力所绘,常有“钧瓷无双”之说,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出窑一幅无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霞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雨过天晴泛红霞”、“窑变奇景天外天”等诗句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亦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之说,既所谓“雅堂无钧瓷,不可富自夸”。

钧瓷始创于唐,兴盛于宋,复兴于金元,延至清而盛烧不衰。历经千年之久,于此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系,为世人所青睐。

钧瓷属于色釉瓷,色釉瓷始于我国商代的原始青瓷,东汉时期就有青绿色、黄绿色或黄褐色的釉色出现。

唐代时期,在神垕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了灰烬、匣钵片、瓷器残片等制陶瓷遗存,唐窑残片与众不同,自成风格,以罐、碗、钵之类居多。釉色以褐为主,其上有不规则彩斑,有月白、乳白、天蓝等色,这就是唐花釉瓷。唐花釉瓷应该是钧瓷窑变艺术的萌芽,是钧瓷的前期,严格地说,并不是真正的钧瓷,可以说,萌生于唐代的“花釉瓷”为后来的钧釉彩斑开启了先河。

开眼界了!河南古陶瓷“七宗最”

来源:河南日报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作为“河南考古百年”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考古百年中原行”系列公众讲座第三场《泥火匠心:河南古代陶瓷》6月5日下午在郑州图书馆进行。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不仅为听众讲解了河南古代陶瓷的历史发展脉络

北宋时期,花釉瓷经过长期的探索,窑变技艺已经日渐成熟,经自然窑变形成的绚丽釉色玉润晶莹,已绝非唐时花釉瓷所能比拟,广受文人雅士、王宫贵族的喜爱,也是此时,钧瓷在宋代达到了艺术的第一个顶峰。宋徽宗初年在禹州的钧台附近曾建过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为钧瓷艺术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机。宋钧特别是官钧窑的作品,窑变釉色自然温润,真正的体现出了火的艺术,其有窑变单色釉,主要是月白、湖蓝、天青、豆绿等;有窑变彩斑釉,以天蓝红斑或乳白紫晕为代表;也有窑变花釉,主要是丹红、海棠红、霞红、木兰紫、丁香紫等。其中以窑变花釉的艺术价值为最高,大多数意境精妙的景观图画,都是由花釉窑变自然形成,从而使瓷器成为了艺术珍品。

元代钧瓷一般较为粗糙,胎骨厚重,釉厚欠均、色暗而多棕眼,釉法堆积如蜡泪。不论是造型还是釉色都根本无法和宋钧的官窑相比,也无法和宋钧的民窑相比,艺术品位不能同日而语。但在仿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比较大的窑口,这些大规模的仿钧活动从元至清,一直从未中断。

入明之后,因生活所需,生活日用瓷器的钧瓷烧造得以逐渐恢复,但作为观赏瓷却依旧没有复苏。钧瓷艺术在销声匿迹数百年后的清朝末年开始复苏,当时主要用风箱小蓝炭窑烧制,即所谓的“炉钧”。炉钧釉是种特殊的钧釉,和前代相比,釉内的溶剂成分较多,故釉在高温下流动性较大,冷却时较易析晶,所形成的窑变效果很是奇特,釉色主要有朱砂红、天青、天蓝带各种紫等。

新中国成立后,奄奄一息的钧瓷艺术日渐焕发了勃勃生机。1958年,在倒焰形的钧瓷窑炉中用还原焰烧制出了绚丽多彩、晶莹如玉的钧瓷制品,至此,钧瓷艺术在原产地神垕镇得以全面恢复。建国后的钧瓷又称为传统钧瓷,是以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所生产的钧瓷为代表,该时期的钧瓷以典型的“窑变”艺术造就了“玉润星辉、沉稳雄厚”的时代风格,备受爱钧人士的欢迎。

现代钧瓷起源于1994年,成熟于1998年,以液化气梭式窑烧制是当代钧瓷的主流。它以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传统钧瓷的生产工艺,大胆改进燃料、釉方、施釉烧成等造就清新亮丽、意境丰富的现代钧瓷。它以感官的强烈撞击,使人们留恋传统钧瓷的沉稳凝重、含蓄隐约,并为传统的钧瓷提供了广阔的升值空间。

中国的钧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品位的艺术价值和很强的时代特征,是一种独特的集科学技术、工艺美术为一体的文化代表。钧瓷在传承上的突破,更加坚实了社会政治的基础,更好更快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下钧瓷产业发展的大文化背景下,钧瓷作品更需加强创新、增进工艺,做到与时代的审美情趣紧密呼应,与时代的精神互相契合,充分焕发钧瓷的生命力和活力。

“莫道世上黄金贵,不如钧家一把泥”,要想创作出超越物质价值的艺术品,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学会把前人探索的宝贵经验奉为圭臬,汲取同行的教训,在回归钧瓷传统的“器型端庄、釉质玉润、釉色瑰丽、窑变自然”特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艺术成就。从古至今,钧瓷文化源远流长,其自身宽容大气、质地厚实的美感和神奇的窑变魅力,在当代更是受到愈来愈多人的把玩,他们更加喜欢、欣赏那些优美绝伦的钧瓷作品,这在无形中培养了众多的钧瓷收藏大家,也为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机。

本文源自头条号:中国国家艺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故宫博物院藏 宋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又正式对外开放了,今天看看这件 宋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花盆托通体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阔下敛,平底,四云头足,盆底有5个圆孔。底面刻有“重华宫”“金昭玉翠用”八字楷书及“四”字。盆内壁施月白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层厚润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