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的钧窑一文不值?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钧汝不分家,宋钧和元钧,和官汝其实是一体的,汝窑也烧制钧瓷。元代以前的钧瓷,和宋汝一样那是非常珍贵的…… 但是到了明钧时期,钧瓷其实就一文不值。虽然你可能花了几千万从拍卖公司拍了明钧,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宋之后的钧瓷,不过是普通瓷器而已……
上一篇侃了侃唐代的“南青北白”,这一篇侃侃宋代名瓷。
首先,说一个传说中只在古书中提及的宋代之前的五代名窑:柴窑。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柴窑,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世传周世宗姓柴氏所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
这段话简单说明,柴窑是五代周世宗柴荣时期所烧,柴荣死后,很快赵光胤陈桥兵变,就建立了北宋,但在那个时期,有这么一个柴窑存在,至于柴窑器物,书中所说:“世传、近世少见。”可知在明代,对于柴窑更多的只是一个传说,也不确定到底有没有实物。而在之后《清秘藏,论窑器》这书中,有说道:“柴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这一段几乎就是说,柴窑实物难觅踪影,但对其传说器物特征,无疑是完美的精品瓷器。随着柴窑的神秘,有名人甚至将其更进一步神秘化,言其可防身,抵御火枪,这就只能听听了,真伪自辨。
那么现在到底有没有柴窑瓷器存世,查了不少资料,有些疑是,但都不能确定,所以也不上图了,凭这一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大致想象一下吧。
聊了柴窑后,正式进入宋代,那么宋代是中国瓷器的一个高峰期。青瓷、白瓷、黑瓷,釉上、釉下彩等工艺都大幅提升,各地名窑涌现,先是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再有南北名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阳窑等等。
宋代名窑,从定窑开始侃起。定窑,根据历史出土器物来看,在晚唐时期就开始烧制白瓷,当然不只是单单烧制白瓷,其他还有黑釉、绛釉、绿釉、各种黑白青釉剔刻黑白绛金色花纹瓷器。定窑长期为宋朝王室的烧制贡瓷,有部分器物上都有金银镶边,所以古书上有“金装定器”这一描述。至于怎么在瓷器上镶金,曾有记载说是“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再入窑烧,永不复脱。”这种方法,现在有人尝试过,未能成功。
定窑的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也叫曲阳剪子村)。定窑器物装饰的手法比之前唐代邢窑、越窑更加丰富,有刻花、印花、划花、剔花、浮雕等各种技艺,所装饰的纹饰也是相当精美,线条清晰分明,层次有序。
说了这些,看看定窑瓷器的图片:
定窑白瓷固然盛名在外,除了白瓷,定窑紫定(也叫红定)亦是一代精品,紫定一般指的是绛色或者酱色釉的瓷器,真品色釉如紫葡萄,极紫莹澈。其余还有白定、粉定、土定等。北宋南渡后,开始出现南定。
定窑的底款,目前有见到“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易定”、“奉华”、“聚秀”等,但凡见到这类,偷着乐吧。
定窑还有一个极有意义的技术革新,就是“覆烧法”,这种烧制技术一直影响后世,但也有缺陷,就是器物口,碗口一圈有涩边,也可说“有芒”。有机会单独侃侃瓷器的烧制手法。
定窑虽好,但在北宋后期,还是出现了一句:“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陆游《老学庵笔记》)
那接下来就要说说代替定器的汝器,宋代汝窑。
汝窑传世极少,全世界不过百。主要是盘、碗、奁、盏托等。先看看汝器:
因为王室嫌弃“定器有芒”,所以下令汝州造青瓷。汝器釉色天青,深浅不一,釉质光泽一等,且有细密的开片,上图中都可以清楚看到。这种细密的开片是瓷器的一个缺陷美,在烧制过程中因为胎和釉之间的膨胀系数不同所导致。汝器这种开片俗称“蟹爪纹”。不明白的话去市场抓个大闸蟹看看蟹爪即刻恍然大悟。《格古要论》中有言:“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简而言之,精品就没这开片。
汝窑有一个裹足支烧的技术,整个器物就能全部上釉,只在器底有几个支足,见图:
后世一些仿品中,支足是小圆点,但是真品一般是芝麻细小挣针,有机会拿几粒小芝麻看看,这形状就能即刻明白过来。
汝窑的窑址一直以来都有争议,最后发现窑口,位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
天青釉的宋代官窑“饭碗”,谁不想来一个
《鹰蕴》:第二季第六集 钧窑天青釉钵 钵,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 钧窑天青釉钵,宋代官窑,高14.5厘米,口径18厘米,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钵直口、弧壁、深腹、圈足。器表器里施天青釉,光泽内敛,笃厚,含蓄温润,清新而不
钧窑,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内。钧窑的釉色相当丰富,天青、天蓝、蓝灰、灰绿、月白、紫红等。它的主要色料亦是用氧化亚铁在还原焰中烧制。所以一般都把他列到青瓷一系。钧窑的釉相当肥厚,在釉面下会有不规则的线条出现。古董行里针对这一特性称为“蚯蚓走泥纹”,而一些釉面的小凹陷称为橘皮皱(和清代的橘皮稍有区别)。看看钧窑器物:
上面最后一张图片中就可见到“蚯蚓走泥纹”。
钧窑的釉出现一种乳浊现象,就像是各种颜色进一步雾化一样,这种现象一般会导致“钧汝不分”。
当然作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钧窑也供王室使用,底部款式中有“奉华”、“省符”、“重华宫”等。
除了上述的青瓷类的物件,钧窑还有白瓷、黑瓷、白地黑花等一系列的品种。
哥窑,有些瓷器知识的人,一听到哥窑,那么首先会想到一句话“紫口铁足”,这是鉴定哥窑的一个重要特征。古书有言:“色青,浓淡不一,亦紫口铁足。”哥窑的窑址目前还不能确定,一直有传,当年南宋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各主一窑,章生一说主事的窑就是哥窑,章生二所打理的就是龙泉窑。
哥窑器物的特点:
1.哥窑的釉面有网状的开片,俗称“金丝铁线”,但这不绝对,有些细小片纹没有颜色。
2.釉层也是比较厚的,用显微镜看可以看到釉内有致密的气泡聚集,好像攒珠一样。
3.釉面有一层丝般有关,古董界称为“酥油光”。
4.紫口铁足。
上图看看哥窑的器物:
五大名窑最后一个,官窑。
说起官窑,现在基本有一个区分,因为宋朝南迁,所有官窑有“新官”和“旧官”的分别。
古书有言:官窑器,宋修内司所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
看到这话是不是对汝窑和官窑一片迷茫,那么官窑多紫口铁足(有些器物底足无铁足),釉面开片稀疏,气泡密集。汝窑多是裹足支烧,釉面开片细密气泡稀疏一些。有机会仔细看看两者真品,就可辨别开来。
和哥窑一样,官窑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窑址,有不少人认为杭州市乌龟山是南宋官窑的窑址。
看看官窑器物的图片:
先聊五大名窑,后续有空再说说宋代的其他一些名窑。
本文源自头条号:东斜西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河南“鲜少人知”的古镇,号称“我国钧瓷之都”,名字常被读错
河南“鲜少人知”的古镇,号称“我国钧瓷之都”,名字常被读错 河南耗资5亿修复的古镇,因钧瓷而得名,少有人知 河南省具有非常灿烂的文明,而在河南省这片土地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古镇。这个古镇号称我国钧瓷之都,名字经常被大家读错。在文章开始之前,我们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junciba.com/?id=477
- 转载请注明: 钧瓷老六 于 钧瓷吧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