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散落在台湾的宋代钧瓷瑰宝,难得一见的美,今人难以超越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现藏于台湾的钧瓷瑰宝 编辑整理/梅湾农夫 钧瓷是汉族制瓷文化传统中经典的瑰宝。它始于唐,而盛于宋,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三十公里的神垕古镇,在宋、金、元时期播火全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庞大的钧窑体系。钧瓷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
50年代河南禹州天青釉花口瓶
高29.5厘米 花口处有修 圈足处流釉有磕 细节敬请咨询
意大利回流
【 酒 】
厮杀汉怎能不饮酒?厮杀汉怎能不饮酒?一提起饮酒,脑海里闪现的竟是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里守徐州的张飞夜宴众将劝酒曹豹的场景,三爷抱着酒坛子咆哮,我要你只吃一盏!可惜彼一盏非此一盏,否则想那曹豹怎么也能对付得过去。
斗笠盏,一般撇口,直壁,小圈足,做斗笠状,气质优雅,线条别致,用做酒器,恐怕也是深闺密友对月小酌所用,不知她当时的女主人又会是谁呢?
钧窑所制斗笠盏数量稀少,器物口径在10-15厘米上下的莲子碗和罗汉碗数量较多,而在斗笠盏中,薄胎殊为罕见,其中三片玫瑰色红斑也令此盏显得格外冷艳,有独立世外之感,以其制作风格和釉色来看当属禹州地区产品。在盏的圈足内可见一墨迹花押,乍看象是一块骨头,有人说原来这是一只狗食盆啊?早就听过汝窑水仙盆卖猫的段子,这次看来要用钧窑盏卖狗啦?其实这是一个元宝花押底款,这种花押底款流行于金元之间,当时除了汉字底款外,也有八巴文底款和图案形状底款,其主要功能是用以区分和标志出器物的归属和便于流通。
拍品二 金钧窑天青釉玫瑰斑斗笠盏
口径13厘米 高5厘米 圈足边有修补 盏内有细线 口沿处补釉 细节敬请咨询
日本回流
饮酒的杯子为了追求时尚穿上了高跟鞋,于是便有了高足杯?貌似一则很冷的笑话却让我们开始脑筋风暴高足杯器型产生的灵感来源。原来这是一种圈足高高的杯子,敞口,深腹,圈足上小下大,常见竹节式,用途多为酒杯。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的陶器就已出现高圈足杯。而在元代的瓷杯中更是流行高圈足。《中国陶瓷史》中提到:“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之一,除景德镇烧制的青花与枢府釉器外,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河南钧窑、河北磁州窑等都有生产,成为元代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尽管陶瓷史说明了高足杯在元代的盛行以及钧窑高足杯的烧造,但是所见传世的元代或更早的钧窑高足杯却是相当稀有,甚至较为完整的残器标本也不多见,这也许和高足杯的制作较为复杂及钧窑烧成的难度较大有关,因为一旦产生变形,一只跛脚的高足杯拿来饮酒岂不是主人未醉她先醉了嘛?
金至元钧窑高足杯华盛顿的弗瑞尔美术馆(The Freer Gallery of Art)
作为一种常见的酒器,高足杯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浅尝辄止,而非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迈作风。有朝鲜古代文献提及,高足杯也叫马上杯,至于为何有此称呼却没有详细记述。如果仅从字面分析,这种精巧设计的酒器也许和贵宾迎送有关。有句俗语说,没下马下敬酒,这句话甚至成为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著名台词。倘若高足杯真的只用于在马上迎送客人的场合,那么这种酒器充满仪式感的身份便凸显出来。满斟一杯酒,热情洋溢的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在马上一饮而尽,这是一种何等热烈的迎接仪式?同样是满斟一杯酒,依依不舍的送别后会有期的挚友,跨上马一蹴而就,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别绪离情?随着欢迎的锣鼓阵阵或是送别的琴声悠悠,来时的久别重逢千杯少到离时的关山万里遥无期,高足杯见证的迎送瞬间何其多也。
第三件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件清钧窑天蓝釉高足杯,即便您不能骑着高头大马去饮酒,也可以与她怀抱佳酿,千杯解愁,不醉不归。
拍品三 清钧窑天蓝釉高足杯
口径12.7厘米 高9.5厘米 品相完好 细节敬请咨询
日本回流
【 香 】
曾见过这样一个调查,如果可以回到古代中国您最想选择哪一个朝代生活?是的,如您所想,名列前茅的正是宋代。我想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可能源自很多流连于江湖的武侠迷,也可能源自很多痴迷于宋词的文艺客,当然也许更多的投票是源自对宋代生活方式的好奇与向往。宋代文人所好雅事有四,即挂画、点茶、插花、焚香。通常宋人在屋内案上置一香炉,随着袅袅轻烟,可读书,或对弈,亦抚琴,乏了有一室清香拂面,顿觉倦意全无,精神焕发,便有说不尽的飘逸与淡雅。
使用香炉,是宋人最普通的焚香习惯,陈宓的《和喻景山》中就曾写到:“而今已办还山计,对卷烧香爱日长。”又比如宋徽宗的《文会图》可见一块大石桌上,青铜香炉正升起青烟;还有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卷》,描绘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名士的一次聚会,而在聚会的画案上也有一只精致的香炉。由此可见,焚香是宋代文人读书、消遣、聚会必不可少的精神点缀,就连女性的闺房也不例外,李清照词中就有:“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引花钿。”这种焚香的习俗与偏好,使得香炉不仅成为一件生活必需品,一种陈设雅器,更占据着人与天地、与神明,与自己精神世界沟通的重要地位。
这第四件器物便随之而来,北宋钧窑天青釉三足炉。此炉首当其冲是她美艳的釉色和开片。从釉色看既类汝又似官,是一种明快的天青釉色,达到了青瓷所追求的终极玉质效果。而欣赏此炉的开片,则更接近南官的风格,可谓在一器之上兼得汝、官、钧三味,其妙可叹。
拍品四 北宋钧窑天青釉三足炉
口径9.5厘米 高9厘米 口沿釉下1厘米细线 细节敬请咨询
起拍价RMB50,000,加价阶梯RMB1,000
此炉的传承来自于德国阿达尔伯特和蒂尔达科尔曼家族(1886-1978),科尔曼是一位德国企业家,活跃于众多协会,是工业经济协会协会的联合创始人。他作为政治家于1955年获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勋章。科尔曼的姐姐格特鲁德是20世纪初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和收藏家的妻子。通过这种联系,科尔曼成为埃森福克旺博物馆的赞助人,在1937年至1959年期间代表奥斯特豪斯的继承人,并担任那里的博物馆协会主席。他和妻子一起创立了阿达尔伯特和蒂尔达科尔斯曼艺术和文化基金会。
5千买的钧瓷竟估价10万 下面六招教你钧瓷收藏 不走冤枉路
“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钧瓷,都是文玩交易市场的宠儿,频频出现高价拍卖情况。如何选购钧瓷收藏,以下六招请查收。 河南的王先生手里有一件饱受争议的钧瓷盘,这是他在国外的书画交流展览上买到的,很多朋友说这成色不好,应该是仿
作为香炉的一种,琴炉更因其优雅的别名而讨人喜爱。顾名思义,琴炉是专门为抚琴弹筝所用的小香炉。文房虽有笔墨纸砚等众宝,却独不能少了琴炉这样的雅物。中国社会自古重视“礼”“乐”,孔夫子制六艺其中就有“乐”。古代宴乐场上、文人雅士的书斋中,都离不开琴、瑟、筝、箫。为了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香炉由此应运而生,并且获得一个极雅的名字,琴炉。琴炉燃香一次一支,故炉体要小巧玲珑,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在书斋抚弹琴筝,伴着袅袅升起的一缕青烟,闻着阵阵而来的幽香,真有身入仙界、物我两忘的意境。
第五件介绍给大家的正是一件元钧窑月白釉青绿斑小琴炉,等您琴声渐起,她在侧清烟漫舞,曲终香停。上手这件小巧的琴炉,您可能会被她柔和的月白釉和青绿斑所吸引,但是您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有一阵浓郁的清香飘然而至,顺着味道寻觅会发现在琴炉内部存有焚香的痕迹,不知是何年何月所为。这股清香并非日常柱香所留,倒更像是夏夜丁香花般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真可惜今天的电脑和手机还不能发送味道,否则我真想把这股难得的清香上传至云端。
拍品五 元钧窑月白釉青绿斑小琴炉
口径7.5厘米 高6厘米 品相完好 细节敬请咨询
美国回流
【 臺 】
钧窑经过金代的巅峰,在元代已经成为北方广大地区流行的瓷器品种。今天从钧窑的故乡河南,到陕西、河北、山西、内蒙等地都可以见到烧制钧窑的窑址。钧窑之所以在众多窑口中占据一席之地,是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分不开的,在钧窑早期创烧过程中意外发生的窑变现象,一度将钧窑姹紫嫣红的装饰美感推崇至巅峰,进而在元代使得复古和模仿早期窑变之风大行其道,同时也将钧窑可产生窑变的工艺推向纯熟。在北方青瓷荟萃的年代,可以独树一帜,令人过目不忘的正是那一抹如朝霞之掩映,如紫气之东来,也正是这种放荡不羁,自然朴拙的状态,成为那个年代北方驰骋天下,万里一心的审美担当。
对于喜爱钧窑艺术的朋友来说,河南禹州就是钧窑桂冠上的一颗明珠,而令这颗明珠熠熠生辉的则是一个叫做古钧台的地方。古钧台历史悠久,可上溯至上古时代,到了公元11世纪这里成为中原青瓷烧造的重要窑厂之一,新中国建立后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认为古钧台窑是一处始自北宋的御用窑厂,其烟火绵延不断数百年,其中的钧窑产品可谓翘楚。在此为您介绍的这件元代钧窑紫斑盘,其特点不仅仅来自于奔放的紫色窑变,还在于其在圈足内所书“臺”字款,这不得不令人与古钧台产生无尽暇想。特意翻出历代书家“臺”字的写法,虽可见韵味迥异,但却有疏通同归之感,参考此件钧窑紫斑盘圈足内“臺”字款,真可谓一眼千年,瞬间穿越。
拍品六 元钧窑天青釉”臺“字款紫斑盘
口径15厘米 口沿1.5厘米原生细线 其下2厘米处有长约2.5厘米釉面伤 细节敬请咨询
美国回流
【 茗 】
三国时期吴人陆玑在《毛诗·草木疏》中说:“蜀人作茶,吴人作茗”。而茗者,是指用嫩芽制成的茶。一千多年后还是在吴地,一个叫做宜兴的地方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又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宜兴紫砂。宜兴紫砂自宋至明发展已达巅峰,随着被历史烟尘逐渐埋没,宋代名窑已成银河星坠,世所难寻,为回归和光大汉人传统审美,明代复古尤其追寻宋韵之风盛行。到了明嘉靖万历年间,宜兴人欧子明创烧了一种仿钧器,史称“宜钧”,也做”欧窑“。欧窑色泽雅致,釉色以天青、天蓝、芸豆等色居多,也有葡萄紫等色。其中,以灰蓝最珍贵,色在灰墨、灰绿之间,“灰中有蓝晕,艳若蝴蝶花”是欧窑的代表。宜钧器形以花盆、奁、架及瓶、盂、尊、炉等为多见。其盘式往往为六角、八角形,也常做菱口,亦有佛像雕塑等作品。
2016年博美拍卖 宜钧天青釉菱花口碗 口径19厘米 成交价RMB287,500
作为茶具的紫砂壶,因宜兴而名闻天下,而宜兴所仿钧窑器物又多以陈设和文房居多,倒是真可以用来品茗的宜钧器物反而凤毛麟角,壶多见而盏罕有,这多多少少与宜兴紫砂在”茶江湖“的地位不相匹配。谈到茶道具,就不得不说说茶盏与盏托。茶盏何时开始配盏托,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魏晋南北朝,一说始自唐代。长沙砂子塘东晋墓就出土过青瓷盏托,而到了唐代配有盏托的茶盏悄然流行开来。除了漆器盏托、瓷器盏托、金银器盏托,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还出土了由唐僖宗供奉的素面圈足淡黄色琉璃茶盏和素面淡黄色琉璃盏托。到了宋代,除建窑外,官窑、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吉州窑都普遍烧制茶盏。宋代不仅汉人习惯饮茶,而且也影响到其他民族,有文献记载契丹人在五代时已有饮茶习惯,辽代张世古墓壁画中亦画有饮茶图,图中饮茶所用器具就有茶盏托。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为适应斗茶需要,盏托得到极大的发展。此时的茶盏已经成为宋代典型的饮茶器,其形制大致一种是口沿较直,小浅圈足,斜弧腹,另一种则是撇口,像喇叭,小浅圈足,腹壁斜直。这时候盏托已发展成了茶盏固定的附件,其式样也更多样化,托圈增高,有敛口也有侈口,托口较大,而且许多托圈内中空透底,中间呈空心盏状。元明茶盏托在宋的基础上略有发展,茶盏造型多直口,瓷盏托胎体较为厚重,黑釉茶盏托相对减少,多见青白釉制品。明代茶盏托在造型上追求个性化,此时的三足茶托造型别致,还有茶盏托托口微鼓制作成船形的,称“茶舟”、“茶船”。
本次最后推荐给您的是一对宜钧菱口茶盏及盏托。茶盏精巧可爱,做六瓣花口,盏内出筋,盏托随茶盏也做六瓣花口,并在盏中心与茶盏圈足随形,形如开在莲花上的莲蓬,十分惬意安详。器物釉色灰中闪蓝,恰似蝴蝶飞舞,与欧窑闻名的“灰中有蓝晕,艳若蝴蝶花”如出一辙,是欧窑中的精品,殊为难得的是这成套的一对组合,属于可遇不可求的传世佳作。
拍品七 明宜钧茶盏及盏托一对
盏口径4厘米 高4厘米 盏托口径11厘米 盏托之一圈足外天生脱釉 细节敬请咨询
起拍价RMB100,000,加价阶梯RMB5,000
本文源自头条号:夜谈收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钧窑天蓝釉碗
宋(960-1279)高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4.3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敞口,斜直壁,圈足,足脊无釉。通体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垂流露出胎色。釉层凝厚有气泡,色调幽雅。 来源: 首都博物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junciba.com/?id=464
- 转载请注明: 钧瓷老六 于 钧瓷吧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