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钧窑可以美到什么程度?大开眼界
2020
12-18

钧窑可以美到什么程度?大开眼界

继宋钧之遗风 创盛世之雅韵-清代炉钧釉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絮落花飞春已暮,几欲留青春不住。离筳黯黯趁春开,春风引客均州路。 唐英《春暮送吴尧圃之均州》 这是雍正七年,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唐英为即将前往禹州学习钧瓷配方及工艺的清代制瓷大师吴尧圃送行而所作的诗文,节选数句,以作本文开头。 入清以来,康雍乾

瓷器自东汉原始青瓷问世以来,常以单一苍翠的青绿色釉作装饰。而宋人则在一种蓝色乳浊光釉中加入红铜配方,再通过控制炉温与炉内气氛让釉色自然窑变,形成一种变化莫测的釉色,开创了陶瓷史上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钧瓷。

钧瓷讲究釉色美,因此釉色便决定了它艺术水平的高低。蓝釉上所施色料,以铜发红,却难以掌控,故无法预知成器发色。变化万千的铜红釉异彩纷呈,按变化的程度及色彩不同被赋以玫瑰紫、茄花紫、丁香紫、海棠红等美誉。其中以玫瑰紫、海棠红名贵。

因机缘偶得,钧窑每器皆举世无双,纹理变幻浑然天成,平添雅趣。其绚烂奇妙之色彩,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心思所能及,因其色其形皆为天成,所现窑变尤象,妙景竟生,引人遐思无穷。它的美,可同江山相比,色泽丰富多变,有如江河纳百川,如有神助,难以重现。故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一说。

钧瓷的基本色调呈现的是一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较淡的蓝色称“天青”,较深的称“天蓝”。比“天青”更淡,则称为“月白”。釉层富含玻璃微粒,散射蓝光,正如天空蔚蓝之故。而细观之下,钧瓷特有的乳浊光釉中,又形成了多种颜色相间的釉色效果,其绚烂多姿的观感使人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天色与景,这是宋人造物的精神——天人合一。起于自然又融于自然。

钧窑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大红大紫的“明星”产品,宋以后历代都有仿制。据载,至迟在明代早中期,钧窑花盆、盆托、出戟尊等花器“贡御”,在宫廷用来种植菖蒲。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竹园寿集图》中,可见到种植着菖蒲的钧窑花盆的例子。

—明 吕纪、吕文英合绘 《竹园寿集图》局部—

陈设类钧瓷作为花器使用的例子在明清两朝的宫廷及文人画中时有所见。比如现藏于台北故宫的《十八学士图》中的一幅就有植松柏的钧窑天青釉花盆。

拥有独特艺术气息的钧窑美瓷,更是深得清宫珍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清宫曾把钧窑作为重要的宫廷陈设。据造办处档案记载,早在雍正时期,清宫之内就开始有钧瓷陈设(《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编》14册302-304页)。

乾隆时期,清宫对于钧窑的使用更加广泛,很多宫殿、书房都有陈列钧瓷。而且这些钧瓷除了刻有数字之外,还有的器物底部刻有宫殿名款,明确其为清代宫廷所有。而且所刻款识除了标注使用的宫殿名外,还会详细记录是使用在宫殿的哪一处。这反映出清代帝王对瓷器典藏的用心,从臣工持进、认看品级到决定陈设和收藏地点,无不按皇帝的旨意进行。

| 在清代宫廷绘画中,钧瓷常常用于御花园以及皇家园林中设景,来点缀皇家生活。

—清 《汉宫春晓图》局部—

—清 《月曼清游图册——重阳赏菊》局部—

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种植水仙的钧窑花盆正陈设于明窗。

钧窑在北宋时期获文人士大夫解囊扶持,依其品味,造瓷器美物,供其收藏、鉴赏乃至日用,甚至成为贡御宫廷用瓷的窑场之一。作为前朝珍玩,这自然会获得慕古尚雅的雍乾二帝之钟情。雍正皇帝对钧窑的喜爱体现在摹古方面,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谕旨唐英摹制,无论是窑变釉器皿或是仿均釉器皿皆以官钧花器之釉色造型为范。是年三月唐英为求此釉复烧成功,不惜派厂署幕友吴尧圃亲赴河南禹县探求古配方,谓之“此行陶冶赖成功,钟鼎尊罍关国宝。”

后世人说钧瓷的美在于它的色彩丰富,它以其交错的变化展现出诗情画意般的图案,它的美在于凝厚的质感与含蓄的蓝色乳浊光所产生的艺术魅力。也有人说即使对陶瓷毫无兴趣的人,如果看见钧瓷釉色,也会为它的美所震撼。因为它成全了我们对美的所有瑰丽想象。

那么,钧瓷到底有多美?现代人对钧窑的认可度有多高?我们不妨看看近几年钧窑在拍卖会中的表现——

通体罩天蓝釉,局部釉面蓝紫相间,釉色变化如梦如幻。

此花盆属于钧瓷中一类底部刻或印有数字的盆景器,俗称数字钧瓷。其数量稀少,多为清宫旧藏,为钧瓷中最为珍贵的一类。数字钧瓷的底部数字从一至十,分析博物馆藏品及禹县钧台窑址发掘可发现这些数字应与器物大小成反比关系,「十」为最小,「一」为最大。

此件花盆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件「四」号仰钟式花盆。其他的仰钟式花盆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三件,分为「二」号、「八」号、「九」号,分载于《故宫藏瓷大系:钧窑之部》

自宋以来,历代皆崇钧瓷流光溢彩,蓝釉紫斑已是不凡,然翠绿缀映如此盌者,则寥若晨星,私人所藏无出其右。多色纷呈,独具韵致,可谓前无先例、后无来者。此盌千年历尽,华彩如初,无疑拔萃于存世同类,一器难求。

来源显赫,传承有序,曾由名家递藏,经手者仇焱之(1910-1980年)、坂本五郎(1923-2016年)叱咤上世纪中国艺术品界。

此盆造型典丽,釉色绚烂,属钧窑花盆佳作。钧窑器形简约,上厚施色釉,其明晦深浅变化,隐显之间,让人爱不释手。此类花盆之烧造,须先以模制瓷胎,再罩施蓝紫色调之釉,盆底有刻数字「一」至「十」者,应为成套器物中各品之编号。此类花盆,昔时已为之珍贵,至清代宫廷仍有例可见。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胤禛妃行乐图》十二屏之一。

器身通体呈天青色调,器腹及内底泛出淡淡海棠紫晕,口沿及足墙外侧釉水稀薄处,浅现胎骨色,底足施釉极薄,视为橄榄绿色。器底于入窑烧制前刻“六”字款(已磨),乾隆朝时加刻“建福宫 凝晖堂用”殿阁款。公私收藏中,刻有“建福宫 凝晖堂用”的钧窑花盆,仅有一例,为一玫瑰紫釉四方式花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类钧窑花盆之断代,尚无定论。史上有两学说,一指其为北宋十二世纪,另一认为属元或明初。承清宫旧藏,两岸故宫存不少刻有数字之钧瓷,且常附镌宫中殿堂名称,相信乃明朝宫廷御用花器。

历经千年的城市坐标

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外观 翟 禹摄 去过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旅客,对于“白塔国际机场”应该不会陌生,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一名字的来源。白塔是一座辽代古塔,位于机场东南方5公里左右,历经千年沧桑,见证着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 白塔名为万

钧窑「四」字款鼓钉三足洗见诸于全球重要公私珍藏。敛圆口,浅腹,腹形如鼓,平底,三云头形足。口沿、腹壁各饰弦纹一道,鼓腹饰鼓钉纹两周;上缘十八枚,下缘十五枚。胎骨厚重,通体施釉,里釉色天青,外为玫瑰紫,边棱呈褐色。施釉至足底,外底涂褐色护胎釉,周缘有支烧痕。底刻数目字「四」。外底有两处打磨痕迹,可能为了移除款记。

此小盌绚丽夺目,属存世河南钧窑盌之佼佼。天蓝添艳紫,浓烈馥郁,斑驳陆离,青红张弛,赏心悦目,色泽流光溢彩,纹理参差披拂,诚逸群出众。钧瓷有此品级者,皆得抽象画作之隽永神韵。

此类小盌最为悦目娱心,或作酒盏用,丰圆饱满,侧面观之,俊雅清致,因底足窄小,唇口微敛,尤宜手握取饮。

紫斑较少之钧窑盌,为数不少,然釉色灵动如此盌者为数寥寥。

此类六方盆之器型甚为罕见,相类之深腹花口例则较为常见。其韵雅致,釉质厚重,温润如脂,釉色天蓝,变幻不一,至臻至美。

霍吉淑于其著作中指出,此类底刻字钧瓷,除清宫所见数例之外,均未见于其他地区,也无墓葬出土例。此外,钧瓷烧造所用之双层模具法,至十五世纪初方由河南窑工匠所创。由此可推,此类瓷器应为永宣年间御制,置于北京新都皇宫,以供赏玩,遂流传明清。详见霍吉淑,《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大英博物馆,伦敦,2014年,页92-97。

本品曾为香港“一代船王”赵从衍先生旧藏,后入藏香港徐氏艺术馆,传承有序,著录清晰。内外釉色皆为官钧之典型天蓝,釉光与纹理变化当属天蓝之最佳品格,远观则静穆湉谧,近看则晕融烂漫,六面釉色绝无相同之象,既如暴雨淋墙,斑驳相连,又如雨后青山,云烟氤氲,婉转而不失刚健,折射出工匠们的巧思和皇家审美的品味。器下配雕琢精致的青白玉底座,体现了皇家御用陈设器豪华而高贵的气魄。

钧窑水仙盆,结合天蓝及葡萄紫二色,明艳摄人,属中国陶瓷史上最耀眼之作。此器发色浓丽典雅,极为珍稀,釉色布局更是脱俗非凡,独一无二。盆内施天蓝釉,纯正亮泽,可见钧瓷特有的「蚯蚓走泥纹」,外壁葡萄紫釉华美夺目,然最是特别之处为其底足,上缘紫蓝交融,再以天蓝渐变融入盆底及三足之褐青釉,如意足缘更以鲜亮宝石红色缀镶。

十面灵璧山居旧藏

「书斋宜明静…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盆用白定、官、哥、青东磁、均州窑为上,而时窑次之。」

此件花盆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件,落「一」号,六瓣、花口出筋花盆。其他葵口花盆均多见六瓣葵口造型,似本品之出筋菱口者,于钧窑花盆中不为多见。

此钧窑花盆于乾隆时期伊始,正式列为御赏花器,并镌刻字于器底。基于乾隆皇帝喜欢铭刻堂名款的习惯,凡是带有清宫诸处堂名款的官钧花器必定为内府旧藏,并深得乾隆皇帝喜爱而被选用,检视目前公私典藏,此类官钧花器底部铭刻堂名款者不足20例,综合考察其品质皆属同类之精华者,可鉴乾隆皇帝当时对此曾经严格挑选过。其铭刻内府堂名款遵循严格的格式,皆呈「T」字形布局:先横刻大的宫殿名称,后竖刻具体的安放厅堂,例如横刻「建福宫」,竖刻「竹石假山用」;横刻「养心殿」,竖刻「随安室用」。

十面灵璧山居旧藏

盘为折沿制式,规整大气。通体遍施天蓝釉,釉质温润湉静,富有乳浊之感。观其盘心,不规则玫瑰紫斑泼洒其上,如晚霞变幻又如山水氤氲,引人入胜。钧瓷上的斑彩是以铜红釉粗犷刷绘,或涂覆于天青釉面、高温中还原,融合一体而形成。

此件钧窑小碗造型隽秀,盈盈可握。其萤润光亮的天蓝釉面之中饰有不规则的玫瑰紫色斑块,观之如晚霞变幻又如山水氤氲,引人入胜。此类紫斑小碗为钧窑名品。传世的同类小碗可参照故宫博物院藏一例,载于1996年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两宋瓷器(上)》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观点,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天衣无缝、水乳交融,这也是艺术创造的一种至高境界。而钧瓷正是这种天人合一艺术中的佼佼者,它把古人对生命的深情,对自然的尊崇,都投影于神奇的釉色中,带着对于人间的敬意。

所以,在每一个天朗气清的黄昏,我们稍稍一抬头,望见那从夕阳眼中流露出来的霞彩,忍不住,就会想起钧窑。那是一抹,来自宋朝的天空。

宋代 钧窑天蓝釉紫斑碗 / 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源自头条号:半山古玩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钧瓷是中国古代的五大名瓷之一,在唐朝时期开始烧制,盛行时期在宋朝,凭借着其独特的釉料以及烧成的方法使其在窑内产生巨变因此而闻名。 钧瓷绚烂奇妙之色彩在烧制中自然形成。或如美玉,所谓"似玉非玉腾似玉";或如蓝天;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即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