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钧瓷的收藏与鉴赏
2020
01-22

钧瓷的收藏与鉴赏

元代钧瓷到底什么样?和金钧瓷差别何在?海外馆藏文物告诉你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瓷器鉴定真知堂:均窑是我国古代公认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一般所指的是原收藏于清宫的那批底部带有一二三四数目字的原定为北宋徽宗时代烧制的钧窑瓷器。为什么又有均窑和钧瓷之分呢?图为元代钧瓷双系罐,海外馆藏文物。 瓷器鉴定真知堂:均窑名字的来历,学

钧瓷产于河南禹州神垕,属青瓷。钧瓷的烧制源于唐代,北宋时期是钧瓷发展的鼎盛时期,经历元、明、清等朝代。历来以独特的窑变艺术闻名遐迩,堪称国之瑰宝。古人对于钧瓷有着极高的赞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瓷挂红,价值连城”等就是生动的写照。在北宋时期和汝瓷、官瓷、哥瓷、定瓷并称为五大名瓷,是当时宫廷御用的瓷器之一。钧瓷乃瓷中之王。但是,古代钧瓷官窑作品乃御用珍品,只准皇家独有,民间不得藏用;并且每年皇家征收数量仅为36件,剩余作品一律销毁深埋;同时,皇家规定钧瓷不能随葬。诸多因素决定了传世的精、珍钧瓷在今天已实不多见。

北宋时期在河南禹县神垕的皇家窑场里,工匠们烧出了天青、天蓝、月白、玫瑰紫等一些珍贵窑变色彩,也凭借着这些变幻无穷的颜色,使钧瓷在北宋时期名噪一时,成为当时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后来宋金战乱时期,大批优秀工匠南迁,使钧瓷烧造水平随之下降。到元代时,钧瓷烧造水平已经大不如北宋时期了,但由于钧瓷色彩斑斓,深受北方人民的喜爱,元代时钧瓷在民间又一次发展起来,窑口从河南一地开始向北方传播,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都出现了烧造钧瓷的窑口。元代以后,随着北方战乱不断,明、清时期钧瓷烧造渐渐式微,直到清末才有人重烧,但清末、民国时规模很小,几乎断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恢复烧造。

现在所说的钧瓷收藏,一般是指宋元时期的钧瓷收藏。北宋时期的钧瓷已经很少能见到,元代钧瓷由于当时产量较大,市场上偶尔还能见到一些,但由于钧瓷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市场上一出现往往也是藏家争抢的藏品,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在收藏钧瓷时一定要对各时代的钧瓷有所了解,这样在市场上大家才能去伪存真,收藏到真正的钧瓷藏品。

钧瓷以釉厚为本,以窑变为神。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釉色美, 铜红釉的成功运用以及窑内温度和还原气氛的恰到好处;二是纹路美,釉在器型的不同位置就会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呈现出兔丝纹、蚯蚓走泥纹、鱼子纹和珍珠点等名贵纹路。

如今对于宋元钧瓷的辨识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在装饰方面,由于钧釉肥厚失透,刻、画、印花均不易显露,因此,宋元钧瓷均不重花纹装饰,除个别以堆凸乳钉和弦纹装饰外,绝大多数器物是没有纹饰的,只靠釉色装饰,尤其是以其多变的窑变釉色来显示其美。宋钧釉色青中带红,灿烂如霞,十分美丽。在少数宋钧瓷上,有紫红色的彩釉斑,这种彩釉斑非常艳丽,表现极为自然;到元代,这种彩釉斑,颜色发暗,既不艳丽,也不漂亮,面积也较宋钧要小不少。但元钧在装饰上也有一个独特之点,这就是在少数的瓶、炉等器物上缀以堆贴凸花的装饰。这是元钧和宋钧一个明显的不同之点。

宋代钧瓷一般色泽沉稳,窑变自然,胎土细腻沉厚,釉面流动感均匀,釉面开片较少,气泡少,棕眼很少或无棕眼,施釉到底足且足心施釉。

元代钧瓷一般色泽亮丽,胎土较粗松,釉水流动感强且釉水厚重,多有垂釉现象,釉面开片大,气泡多,棕眼较多,而且窑变多为人为点、刷形成,施釉不到底,底心露胎且多有乳状突起。

由于钧瓷烧造时温度较高,所以不论宋钧、元钧,釉面一般不吃土,玻璃感较强,有时有水蚀现象,但土蚀情况较少。

对于钧窑,明清之时即有仿造。但明清仿品都是精巧有余,浑朴不足,颜色也过于艳俗。仔细审察,不难识别。明清仿品,自有其自己的独立审美价值。在收藏中要剔除的是现下仿制的一些赝品。

黄金有价钧无价:揭开钧瓷身上“蚯蚓走泥纹”的神秘面纱

钧窑从唐朝开始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钧窑的造型端庄,釉色绝伦,被称为“国之瑰宝”,唐宋以后,钧瓷被誉为皇室专用珍品,每年只产36件,不在民间流通,知道清朝才传到市面。钧窑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著称,以此来表现钧瓷的釉色多变,多姿多彩。

由于钧瓷价值很高,于是在环境相对稳定的南方,便开始出现了仿钧瓷。到了明清以后各大窑系仿钧之风,也就日益兴盛。在仿瓷瓷中偶尔也会出现珍品,但它叫是不如真钧。清朝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关于“仿钧”时说“ ……制有佳者,但不耐用耳……”,清朝《南窑笔记》有提到仿瓷时说“胎骨轻脆,不堪鉴赏”。这些都简要地道出了真钧的仿钧的区别。其实钧瓷也有等级划分的,一般分为珍品、精品、常器三个等级。其中珍品又有上珍、中珍、下珍之分。上珍之品,通常为仙家之物,偶有得者,也多为残瓷。中珍之品,在过去通常为皇室御用贡品。因此,现有所谓的钧瓷珍品,不过是中珍、下珍之品也。在收藏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鉴别:

仔细看工艺特点

宋钧器形规整,造型美观。官钧器更是有一定形制,决不越规。制胎因为是手工操作,器物胎形一般是上薄下厚。施釉到底,底足露胎,呈灰褐色,放大镜下可见胎质呈糯米状。元钧工艺粗糙,器物厚重粗笨。圈足底边宽大,盘碗类外底中心有乳钉状突起。仿宋钧伪品在器形这一点上很难过关,一般都掌握不好。器物手感一般较轻。用真品资料一对照即会露出马脚。宋官钧器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数字,器形越大,数字越小,刻纹自然流畅。伪品一般没有数码刻纹,或有,则不自然,显得生硬。也有则刻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款字。

金代钧瓷的制作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造型风格,并烧制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钧瓷瓷器作品。一些瓶、炉,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窑变美丽。河南开封市文物商店珍藏的一件金代钧瓷窑变罐,可称得上金代钧瓷中的杰作,被定为一极品。此罐小口、鼓腹、圈足,肩上附有双系,通体饰明快的天青釉,底部亦有釉,圈足刷褐色护胎薄体。

要仔细审察其釉面

宋代钧瓷大多施满釉,且器底多涂褐色(俗称芝麻酱色)护胎釉。鼓钉洗、花盆和盆奁以及盘类以支钉支烧,其他则以垫饼烧造。宋钧胎质细腻致密,呈灰褐色,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从胎质断面可以看出,纯净无杂质,很少有空隙,很少出现釉层剥落等现象。民窑钧瓷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钧瓷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钧瓷较之官窑钧瓷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粘足的极少。元钧施釉更厚,而且因其施釉不到底,故在胎釉分界处应见明显的垂釉如蜡泪的现象。元钧品种单一,器物多大件,给人以笨重之感。其特点具体表现为:胎釉皆粗,釉厚而不匀,厚的则过度,釉流下垂处聚釉达到了“垂若蜡泪”的程度;薄釉露胎处则又可看到胎上的轮指和刀痕。

器物有无玉质感

宋代时崇尚玉器,做瓷也追求玉质感。因此,一物在手,首先要看其有无玉质之感。真品宋钧都是釉水肥厚,似翠如玉,有很强的玉质感的。伪品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做不出似玉一般的温润灵动之气。常常是色泽死板,或釉面过亮。元钧的玉质感差一点,釉质较粗,烧成后多有气泡和棕眼,釉面光泽度较差。釉色以天蓝、月白居多。有的为了伪造出土效果,故意在器物上做上很多土锈粘斑。其实,钧瓷因为地理条件关系,出土器釉面上一般很少有土锈粘结,大都是光润细腻的。因此,凡发现粘结很多土锈的钧瓷要多一分小心

当然还有很多鉴定钧瓷的方法,但一般要有经验的积累才行,以上这些只是鉴定钧瓷的一点小窍门,希望在收藏时能用得到,同时也希望藏者都能收藏到好的钧瓷藏品。

  • 投稿/合作热线:0374—2077979
  • 邮箱:taociTV666@163.com
  • 网址:www.chinatvhn.com
  • 中国陶瓷频道河南办事处

本文源自头条号:河南陶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钧窑为什么与众不同?学者:釉里含这种成分是它的秘密|真知堂

瓷器鉴定真知堂:钧窑又称均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产自河南禹县钧台,因金代属于钧州而得名。图为馆藏北宋钧窑玫瑰紫海棠式花盆。 瓷器鉴定真知堂:北宋时期,到底有没有钧窑存在?目前学术界存在争议。不过,以前认定为北宋的原清宫旧藏底部有数目字一到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