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工艺Ⅰ钧瓷的造型大致有几类?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在琳琅满目的钧瓷店里,我们总会发现千姿百态的造型。这些造型粗略地去分,大致应为三类: 1. 传统器皿类。传统器皿类是唐、宋、金、元、明、清以及现代较为正统的造型,它们大多以器皿类出现,常见的有碗、盘、罐、盆、炉、鼎、尊、洗、盒、钵、壶、瓶等。以
禹州钧瓷起源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相当成熟的彩陶制作工艺。
唐代中期,当时釉中是以铁为着色剂,高温烧出黑底蓝斑彩釉、蓝底黑斑彩釉或纯白色釉的瓷器。这种蓝斑彩釉乳浊度高,呈月白或天蓝色,有一定的流动性,活泼多变,已具备钧瓷窑变艺术的特征。
器物以壶、罐和拍鼓为多,其标本目前有禹州境内宋钧官窑遗址和神后下白峪窑等地均有发现。境内的苌庄窑、神垕窑以及钧台窑生产的各种色釉瓷器,天真烂漫、富有情趣。
其中有一种黑釉带乳白色或白色中呈现蓝白流纹、斑块的花瓷,世人称为“唐钧”,因在夏启开国大典的钧台之地烧造,而得名钧瓷。
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和宋室南迁,烧通身紫红釉色的钧瓷窑场也不复存在。
金元时期钧瓷产品以天青、天蓝色为主,其精良者可见有带紫红斑的。元朝的钧瓷生产量很大,但制作比较粗糙。
到明代钧瓷生产量很小,或已停烧,也有说是为了避明神宗朱翊钧的名讳而禁止钧瓷生产的。金元时期钧瓷窑址遍布禹州市大部分乡镇,明代窑址尚待发掘考证。
钧瓷《五牛纳祥》鉴赏
八国联军侵华,曾被宋徽宗、乾隆珍藏的《五牛图》被掠走,下落不明。1950年初,周总理不惜一切代价购回。 《五牛图》系唐代名相韩滉所作,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它是世界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书画界素有“纸寿千年绢八百”之说,意为纸制文物保存寿
钧瓷在唐时有“花瓷”之称,宋、金、元时期被称做什么瓷,叫什么名,我们不得而知。追根求源,最早提到其名的,当来自明宣德三年(1428年)由吕震等人编撰的《宣德鼎彝谱》一书。
该书中有“内府所藏钧、汝、官、哥、定名窑器皿……”内府指明代宫廷;所藏的名窑器皿,是指经历代皇宫辗转迁徙有幸得以保存下来的宫廷用瓷。该书中第一次提到“钧”字,从这时起,始有钧窑之名。
由此可知,“钧窑”是由明人命名的,明以后都沿用此名。钧窑所产之瓷也就理所当然地称为钧瓷了。从此,钧瓷享誉天下。
那么,明人为何称之为“钧”呢?自明以来,说法有二。
一说因产于钧州而得名。如明代屠隆《考槃余事》、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文霞亨《长物志》均称钧窑为“钧州窑”。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不少文章中沿用“钧瓷产于钧州而得名”。
二说因钧台而得名。如郭葆昌《瓷器概论》中说:“钧窑建于宋初,在河南禹县,其地有钧台,因名钧瓷,至今尚存。
- 投稿/合作热线:0374—2077979
- 邮箱:taociTV666@163.com
- 网址:www.chinatvhn.com
- 中国陶瓷频道河南办事处
本文源自头条号:河南陶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钧瓷的特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钧瓷恢复期,大致分三个阶段。 该时期以传统宋钧为典范,不断利用当时的各种手段去恢复,取得了一定成功。 清末民初钧瓷生产回光返照,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一系列战乱,钧瓷业受到了严重损害。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在“百花齐放”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junciba.com/?id=260
- 转载请注明: 钧瓷老六 于 钧瓷吧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