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关注】当诗歌邂逅钧瓷
2020
03-22

【关注】当诗歌邂逅钧瓷

张钧恒钧瓷壶赏析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人养壶三年,壶养人一生,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文以载道,器亦载道,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成了茶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 张钧恒早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老师门下数年。拉坯、施釉、烧制尽得大师精髓。每一件作品都是经过闭门潜心创作,冥

1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经,楚骚,汉赋,乐府歌辞,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之小说……可见文学的嬗变,诗歌的进展。

诗歌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林语堂先生说:“平心而论,诗歌对我们生活结构的渗透要比西方深得多,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似乎普遍认为对它感兴趣,却又无所谓的东西。……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的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

“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些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透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当诗歌邂逅钧瓷,注定要在文学的天空点燃璀璨绚烂的星光。

2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因宋徽宗时期曾在阳翟(今禹州市)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而得名。

我国瓷器源远流长,从商、周的原始青瓷起,经秦、汉、南北朝的摇篮期,到唐代烧制的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唐钧”,再到宋代钧瓷的横空出世,不断开拓的艺术境界引人注目。钧瓷主要贡献是什么?就是在宋代烧制出了铜红釉。在此之前,中国的瓷器为“南青北白”,使用的釉是以氧化铁为呈色剂。铜红釉的诞生开启了彩色瓷器的时代,烧制成艳丽绝伦的红釉钧瓷,从而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改变了以前中国高温颜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开拓了全新的艺术境界。

唐钧罐

钧瓷也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而驰名于当世,进入宋代名窑的行列。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40处,尤以神后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

名扬四海富有艺术魅力的钧瓷,和诗歌这种文学样式不期而遇,应是情理之中之事。这毕竟是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和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唐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云:“……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可以说是对历代文人应肩负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它强调了文人应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应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应尽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按照孔老夫子、白居易的论断,钧瓷,虽只是所处时代和社会生活中的一朵小小浪花,在后世的诗歌中表现一下那也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北宋徽宗时(1101-1125)成为皇家御用品,不准民间私藏,这导致宋官钧存世量极少。

宋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底

这也许就解释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以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神奇窑变而闻名于世的钧瓷未能与唐宋元文人墨客不期而遇的原因——“唐诗,宋词,元曲”,中国最为绚烂的诗歌艺术,与钧瓷“行走的时代节拍”并不完全契合啊,难以寻觅钧瓷的美好意象和影像啊,在情理之中,实属一大憾事!

唐人面对的是“唐钧”自然无法面对钧瓷,宋人有此历史机会,却没有机缘。赵宋皇城之内有钧瓷,仅仅为皇家所有,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不管是苏轼、辛弃疾、秦观、柳永、李清照等等,估计也是难睹皇家专用钧瓷芳容。“文学之演进,由于时代之变迁,时代为文学之背景,而文学由时代而产生”,时代所限,钧瓷自然不能在唐诗宋词中大放异彩。

于是乎,钧瓷仿佛披拂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只是隐没于浩瀚文献,而不能鲜活于诗歌中——

“明宣德三年,吕震等人为宫廷编制瓷器目录《宣德鼎彝谱》,宣德皇帝谕:‘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开冶鼓铸。’”。

“1410年,郑和下西洋,贸易往来中随船载有不少钧瓷。”公元1425-1435年间《大明会典》记载:当时“题准光禄寺每年分派河南布政司,名钧州烧选瓶、坛等瓷品,以供解寺应用。”

“光绪28年(注:公元1902年),河南巡抚命钧瓷工匠卢天恩等烧制钧瓷“禹贡九鼎”,向慈禧太后祝寿。次年,钧瓷贡品送京,进入宫廷。自此,钧瓷成为清代宫廷御用品。”

……

3

古典的诗歌与钧瓷,难道只能擦肩而过吗?当然不是。

林语堂说:“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俭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我几乎认为如果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不过,要是没有某些特定的原因,中国诗歌也不会在中国人生命中获得这么重要的地位。首先中国人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使他们用充满激情的具体形象思维去进行想象,尤其工于渲染气氛,非常适合于作诗。他们颇具特色的浓缩、暗示、联想、升华和专注的天才,不适合于创作具有古典束缚的散文,反而可以轻而易举创作诗歌。这种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诗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与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

金-元 钧窑天蓝玫瑰紫盘

的确,中国人有“诗书传家”的传统,诗在前面,可见中国人对诗的热爱与重视,倘若不能“诗意地栖居”向往“诗和远方”,那么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岂不是一片空白?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难以逾越的巅峰,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咏瓷诗”也不在少数。诸如大诗人杜甫、白居易、贺知章、孟郊、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大书法家颜真卿都有咏瓷诗篇或诗句传世。比如杜甫《进艇》云:“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田无谢玉为缸……”颜真卿名句“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等,当然,所歌咏的是和饮茶有关的茶具,“素瓷”乃白瓷,不是“钧瓷”的概念,毕竟当时还没有钧瓷嘛。

诗词歌赋,不能从生活里消失;钧瓷,也要从诗歌中观照到自己的影子和灵魂。

金-元 钧窑月白鼓钉洗

宋徽宗和钧瓷渊源颇深。他将钧瓷封为“神钧宝瓶”,每年钦定生产烧制36件,皇家专用独自拥有,他用自己的天才审美和皇家的威仪把钧瓷的使用价值提升到了国宝级的艺术高度上。宋徽宗的名画《听琴图》天下闻名:松树华盖,藤萝缠绕,几痕竹影婆娑,掩映苍松身后。一人树下弹琴。另有三人端坐一侧侧耳凝听。画卷前端,有一双直耳鼎状花盆,器形如同青铜器,为钧瓷

钧瓷入画,可见宋徽宗喜爱的程度,虽然无诗词,画卷却充满诗情画意,也并不影响此后宋、元、明、清历代帝王,将钧瓷作为皇家帝王专用器物的历史荣光。

钧瓷入诗,钧瓷入帝王诗,不能不提及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大清王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一生中究竟写了多少诗呢?据记载,乾隆所作的诗词总量达到了43630首,而《全唐诗》收集了唐代300年中2200多位诗人的作品,共有48900余首,乾隆一人几乎比肩整个全唐啊。乾隆比“六十年间万首诗”的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创作的诗歌也要多。陆游的《剑南诗稿》存诗九千三百多首,无法和乾隆帝相比啊!当然,这是就诗歌的数量上来说的,不涉及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乾隆作为一代帝王,题刻在传世宋钧上的诗句,自然能为钧瓷文化增色添彩。

明代钧窑丁香紫瓷尊

乾隆《赏钧红》云:“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突出表现钧瓷窑变釉色的奇妙之境。

2014年5月,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1242万的价格成交一件天青釉笠式碗。碗底刻有乾隆御制诗句:“青器欣存北宋传,阅年八百尚完全,围匡底用以铜锁,口足原看似铁坚。摩抚天成岂茅蔑,规矩月样镇团圆。柴瓷罕见兹称古,望古因之意皋然”。此诗见于乾隆诗集。乾隆自注道,“古窑器多有以铜锁口足者,图其坚也。此碗独无而完全,实可珍也”。

明代钧窑丁香紫瓷尊

乾隆御题钧瓷,再一次提升了钧瓷的价值。当然,对于后世来说,除了带来些许审美上的,更多的是市场价值上的,稀世珍品附带名人效应嘛。

据说,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咏钧诗,是清朝著名学者高士奇所作《酬苍林宋均窑瓶歌》。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史学著作《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参与编纂《全唐诗》、《康熙字典》等典籍。

诗僧常岫(字苍林)赠送宋钧窑瓷瓶,高士奇以诗酬答,曰“ 古来窑器崇朴质。瓦罂土缶无奇特。越窑传自李唐开,青瓷共宝柴皇式。雅具偏从赵宋多,锦边自定嫌芒棘。勒使新窑建汝州,熊熊玛瑙流光泽。渡江邵局袭故京,澄泥范土何轻明。烧成惟献至尊用,郑重特以官窑名……宝碗鸡缸盘积红,市中论价称奇货。僧寮偶见双耳瓶,黛色浓淡光泠泠。异哉均州旧时造,几经兵燹犹完形……”

诗歌中,隐约可见中国陶瓷名窑口发展脉络及审美趣味变化,“僧寮偶见双耳瓶,黛色浓淡光泠泠。异哉均州旧时造,几经兵燹犹完形……”几句点出双耳瓶乃北宋钧官窑作品,虽然历经兵劫依然保存完好,堪称珍品。

高士奇的《成窑鸡缸歌》云:“……赵宋花瓷价更高,玉腴珠润坚不佻。永乐以来制稍变,宣磁益复崇纤妖……”花釉瓷在古代文献中称为“花瓷”,是中国唐代瓷器烧制工艺的新创造,是宋代钧瓷产生发展的基础,“赵宋花瓷价更高”句中时间节点为宋代,却吟咏的是“唐代花釉瓷(唐代钧瓷)”。

清雍正仿钧窑变釉弦纹扁肚瓶

晚清禹州知州黄璟文集中,收录有两首有关钧瓷的诗。其诗《同张观察神垕观窑》曰:“昨访空同墓,今登神垕山。同游偿夙愿,为政有余闲。既雨深耕后,三峰一水间。林峦似图画,可惜近尘寰。本是钧州地,钧陶胜汝窑。手民安旧业,眼福饱今朝。难得青天色,无妨劫火烧。加餐劝努力,鼎鼐有人调。”诗歌可见神垕与钧瓷的密切关联。

4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恢复发展钧瓷生产,挖掘传统钧窑工艺,使这一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从此,钧瓷事业进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钧瓷迎来了黄金时代,钧瓷以它的名贵和高雅,被世人所青睐。随着钧瓷的成功复烧,钧瓷这一传统的制作工艺焕发出勃勃生机。钧瓷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随之便以国礼身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对外交往的极具东方艺术魅力的重要文化名片,并被世人所熟知,“等‘垕’千年,只为钧来”,自然引来无数现代大家的青睐,用格律严整、韵律和谐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近体诗为钧瓷深情歌吟。

民国钧瓷红瓶

譬如,著名作家有:

窑变万千的钧瓷,可以美到什么程度

挂盘《龙山初霁》 雪后初霁,天地间茫然一片, 信步山脚,来时路上便留下点点痕迹, 四野空旷,是一种千山鸟飞绝的寂静与安宁。 山转路回,随意行走中不曾识得“庐山”真面目, 登高远眺,山如盘龙待飞, 四野覆雪,层层叠叠遮掩了原本之色, 却让入目之景越

汪曾褀“钧瓷天下奇,釉彩世无比。雨湿海棠红,云开天漂碧。茄皮葡萄紫,冰片鱼子粒。孰能为此巧,神功由人力。”

姚雪垠《寒鸦归林》“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霞微茫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

鲍林《中原杂咏禹县钧瓷》:“红中透紫紫藏青,幻化神奇各不同。禹县归来知窑变,精华泰华在天成。”

……

书法作家有:

费新我《咏钧瓷》:“雨过天晴蚯蚓纹,鸡红茄紫火焰青。钧瓷焕彩由来久,今日推陈又出新。”

李铎:“烘炉幅透原泥身,釉色斑斓数宝钧。极品信从窑变得,成功一件价无论。”

黄苗子《咏钧瓷》:“声播人间说宋窑,推陈出新数今朝。

天青月白已难得,变色海棠红更娇。”

沈甸之《钧瓷始于唐》:“钧瓷始于唐,宋代盛名扬。光彩照环宇,神垕是故乡。”

张萌《咏钧瓷》:“瓷都漫说江西好,钧彩晶莹玉凝烟。和氏连城应愧色,未能一片值千钱。”

……

高等学府知名教授有:

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邓白《为钧瓷题诗四首》,选其一、二曰:“越瓷自古如冰玉,更喜钧窑夺化工。绝色争夸玫瑰紫,嘉名偏爱海棠红。

名瓷产地出钧州,灿若朝霞占上游。一自铜釉创奇迹,宣红雍紫亦千秋。”

李山《钧瓷天下奇》:“冰晶玉洁夺天工,神垕钧瓷素有名。翠竹芳草鹦哥绿,朝辉西霞胭脂红。郑和西洋送瑰宝,艾黎东来叙友情。奇葩再展工艺新,精神物质两文明。”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冯健吴《黄金不及钧》:“有价黄金不及钧,宝瓷千载国家珍。而今工艺非神力,染得明霞更眩人。”

著名书画艺术家有:

许麟庐:“神后钧窑真奇异,巧匠陶钧尤精致,开窑光彩惊奇器,铜色如朱青如玉。”……

钧瓷界大师有:

苗锡锦《咏钧瓷开片》:“似纹非纹凝无痕,神工鬼斧艺绝伦。声声开片传神韵,块块冰裂现奇珍。画家搁笔难描绘,乐师停弦怎定音?借问此宝何处有,世间唯有钧州寻。”

政界名人有:

许昌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白喜臣《国之瑰宝》:“古镇二度钧瓷花,国之瑰宝走天涯,不昔日皇宫御用品,今朝流入万民家。”……

也有结集出版的:

田培杰的《诗话钧瓷》,苗锡锦的《钧瓷赞歌》,林斌的《星航钧瓷诗品》

综上所述,诗歌从不同角度、侧面表现神垕古镇、钧瓷特征、窑变意境、窑变釉彩、纹理开片、神韵风采……尽显钧瓷国宝丰富气质内涵和动人艺术魅力,从而成了绚烂辉煌的钧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搭台,钧瓷唱戏”,两年一届的中国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是禹州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盛会,迄今为止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1届,已经成为禹州的一张厚重而靓丽的文化名片。

双龙瓶 现代钧瓷

赏钧,品钧,咏钧,近距离感受和发现钧瓷的艺术价值,促使钧瓷焕发出新的风采,不断提升钧瓷产业的影响力的文化盛宴,除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还有一些和诗歌有关的文化活动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凤鸣樽 现代钧瓷

2016年4月下旬,“走进禹州,诗意夏都”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在禹州拉开帷幕——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禹州,全国各地的诗人叶延滨、祁人、周占林、马新朝、李犁、谢克强、胡弦、潘红莉、李自国、高旭旺、郭栋超、马福水、苗见旭、李俊杰、周新红、燕超等近40余位诗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和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先后举办了“中国禹州・当下中国诗歌语境下的传统与现实高峰论坛”、“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成立大会”及一系列采风活动。诗人们深入夏禹故地,到访神垕古镇,以诗歌的形式多角度、深层次抒写心中的大美禹州,留下绚烂华美的诗篇,也为禹州绚丽的文化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并编辑“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禹州”诗歌作品专辑,受到专家、学者和文友的好评。

譬如:

叶延滨的《禹州问钧瓷》:“我来到禹州/禹州说/这是我为你准备的春天/365天的春天/在盛唐吐出花蕊的春天/开放了就不会枯萎的春天/这个春天的名字/钧瓷……一千行诗兮一万行诗/请来禹州/请打开窑口/在禹州看瓷窑炉火中/一朵朵钧瓷之花”全诗感情真挚,诗人对禹州和钧瓷发自内心的礼赞,溢于言表。

祁人的《禹州,熟悉而新鲜的故乡》(外一首):“……神垕镇/在神垕/需要翻阅字典/我才能小心翼翼地/念出这两个字 神垕 /听说过有多神吗/随手抓起一把泥土/就变成一只钧瓷/在五大名窑中一枝独秀……”全诗语言质朴,充满了对千年古镇神垕和禹州大地的热爱之情

胡弦的《钧瓷盘:水漫金山》:“有些事是火里的事,比如泥胎成仙;比如,釉变随时会诱发洪水。——火总是知道你的想法。你没想到的,火补充,比如本相不可靠,又要在法术中死去活来。——烈焰过后,水如灰烬,人的世界和世界观开始转暗,神话才会从其中冉冉升起。此时,最美的女神是一点白。”全诗以钧瓷盘为视角,通过大胆的想象,跳跃性的思维,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李犁的《钧瓷》:“……当钧和瓷结合/就是花朵关闭了容颜/泥有了结晶/土有了感情/钧瓷是有内容的美人/也是有思想的花/有美颜的果/他是君子/内外兼修表里如一/让人想到光明磊落/美满和谐……”全诗可谓托物言志,富有哲理性。

谢克强的《山鹰》(外二首):“一只山鹰/掠过尘世的喧嚣/抖翅跃向黎明的空旷/寂寞的天空骤然生动起来/一任这天空唯一的动词/从一个高度跃向另一个高度/这时/偌大的天空只有鹰在飞/当它凌空府瞰苍茫的大地/天也更加深邃旷远了/山鹰/ 这天空唯一的动词/令我瞩目仰望”诗人寥寥数语,钧瓷窑变“山鹰”的形象便呼之欲出,耐人寻味。

潘红莉的《禹州的瓷与词》:“我走在先人的人群中 流水和石桥/商街前的门幌 那些耀眼的瓷正被搬动/我熟悉的人 相互打着招呼/ 他们年轻的样子 让时光浩荡/像瓷瓶上的韵 一万年的灵魂/我们相互对话 说着说着就留下精彩的部分/直到现在 那些安静的瓷瓶代替了你们/你们的江河 日月 纷呈的花朵/构成喟叹无限的奇妙 那些山峰在月色下/用一地银光和凄清等待 那一年在瓷之上……在禹州 瓷和词永远没有退场和谢幕……”诗人用女性细腻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唯美的语言,描绘心中钧瓷的美好形象,令人难以忘记。

周占林的《穿越千年的钧瓷碎片》(组诗):“……注定不能隐居/从唐宋始便不能做一个隐士/从钧台出发/踏上去皇宫的路/他们简单而高贵/历史洞穿的山路很长且久远/那些窑工/只能手搭凉棚/把他们送往远方/远方的远方却不是他们的故乡……”诗人的语言充满思辨色彩,而笔下的钧瓷,极富个性感染力。

当然,用现代诗歌形式,歌吟古老的钧瓷和钧瓷文化,自是别有一番情致。“走进禹州,诗意夏都”,极大地激发了诗人们了解禹州,“赞美生活,热爱诗歌”(吉狄马迦语),创作美好诗篇的热情,收到了丰富诗心诗情,弘扬钧瓷文化的效果。

2011年8月初,在禹州市文联的支持下,禹州市作家协会、《夏都文学》编辑部联合禹州市“御钧斋”钧瓷文化有限公司,举办了第七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御钧斋”杯散文诗歌征文大赛,并编辑出版了《第七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御钧斋”杯散文诗歌征文大赛作品选》。自2015年2月至今,禹州本土举行的和“神垕古镇,大美钧瓷”有关的大型征文活动有:由许昌日报社、许昌市作家协会和坪山钧窑共同举办的“坪山钧窑”杯“千年古镇·魅力钧瓷”征文,禹州市作家协会举行的“神州钧窑”杯全国征文大赛、“锦丰源”杯全国征文大赛,原禹州市文化和广播影视局、禹州电视台钧瓷频道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钧瓷文化节钧瓷电视诗歌散文大赛等,均获得圆满成功。

上述一系列征文活动,特别是参赛诗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参与者众多,涵盖范围广。活动征稿,全国各地各界人士踊跃参加,热情高涨。来稿中,几乎涵盖除港澳台之外全国所有省市区的参赛者;既有国家、省、市级会员的专业作家,也有广大机关干部、工人、农民、教师等各界人士。二是题材广泛,主题鲜明。有的描写神垕古镇风土人情、人文轶事和钧窑遗迹,有的抒发热爱钧瓷的真挚情感,有的描写与钧瓷相遇、相知的感受和切身体验,有的描绘钧瓷故乡的巨大变化、崭新面貌以及对禹州的美好祝愿。作品可谓题材丰富多彩,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手法巧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三是引起多方关注,反响强烈。《中诗网》、《许昌日报》及禹州市文联、禹州外宣网、颍河网、禹州电视台、《禹州通讯》等媒体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广为宣传报道,从而使世人进一步了解了钧瓷工艺,传播了钧瓷文化,并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禹州钧瓷,这一瓣萌动含苞于唐、绽放璀璨于宋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瑰丽花朵,早已经花团锦簇,成为禹州、河南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当钧瓷邂逅文学,当钧瓷携手诗歌,使两者相得益彰,互相辉映,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千年古镇神垕“物华天赐、人杰地灵”的悠远历史和神韵风采,可以追溯钧瓷遗址和钧瓷文化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可以遥想遐思钧瓷泥火艺术的神奇窑变和天籁瓷音,可以品味诗歌文本平仄韵律中蕴含的妙手偶得的艺术之美……

文学和钧瓷相得益彰,钧瓷器物和诗词歌赋携手相牵一路同行,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文学作者的联想想象和艺术创作,当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和经典之作,必将进一步提升钧瓷的市场价值和文化内涵,必将不断助力禹州钧瓷产业蓬勃发展,日益繁荣,直至达到梦想的新高度。

作者简介:燕超,网名关山月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诗网第三届签约作家。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各类诗文200余篇,全国各级征文大赛获奖30余次。著有小说集《落花人独立》。另有作品入选诗歌选集20余种。

延伸阅读

大家都在看

【了解】五花八门的宋代茶盏

【知道】千年钧瓷史上,那些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名们

【关注】钧瓷为何流传百年不断?不仅因为器型,还有两个重要价值...

投稿/合作热线:0374—2077979

邮箱:taociTV666@163.com

网址:www.chinatvhn.com

中国陶瓷频道河南办事处 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

本文源自头条号:河南陶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钧瓷到底有多美?10件作品特写告诉你

要说谁是宋瓷中的小妖精,那非钧瓷莫属了。 钧瓷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出产的瓷器,因宋徽宗时期曾在近禹州市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而得名。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烧制成艳丽绝伦的红釉钧瓷,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改变了只有黑釉和青釉的称霸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