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钧瓷 > 「钧瓷网」征文《钧瓷魂》文章背后的故事——“钧行仁义”
2020
03-04

「钧瓷网」征文《钧瓷魂》文章背后的故事——“钧行仁义”

自称“80后”的他为何对钧瓷情有独钟?被尊称为“中国陶瓷泰斗”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原标题:张守智老师的钧瓷情怀 作者:霍保宏 来源:北京陶瓷艺术馆 、钧瓷网 张守智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全国陶瓷界的泰山北斗,其学术造诣、德行修为令人高山仰止。 因为工作的缘故,在禹州、在北京、在其他瓷区虽

“拜观此文,美妙绝伦。钧瓷文化,博大精深。千年传承,工匠精神。浴火万变,哲理人文。至善至美,感召世人。国之瑰宝,民族之魂!”这是襄城《玫瑰之约》婚庆李伟真对笔者的文章留言。并且他还一再恭维我,夸我文章写得如何生动感人让人佩服。言语中满是由衷的真诚。听了堂哥的一席话,我良久无言,竟一时不知如何做答。李伟真是笔者的堂哥,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的话对我无疑触动很大。受堂哥启发,引起了我无尽的回忆和思索 。

经过梳理,让笔者忽然想起,有件事非常有必要给读者交代清楚,那就是我在《钧瓷魂》文中所提到的“钧行仁义”的大爱善举。这其实是个典故,故事就发生在不久前,也就是阳历的2月1号。面对突出其来的“新冠肺”疫情,钧瓷艺人们没有选择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而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总想着应该为国分忧,为社会做些贡献,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实事。正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就这样一群善良朴实的钧瓷艺人,自发组织了钧瓷义捐义卖活动。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一大帮钧窑老板和钧瓷艺人们的积极响应。5天钧瓷艺人和钧友藏家在微信群里互动,义拍钧瓷筹集善款:56888元送到了禹州市“新冠肺”疫情防控指挥部。笔者有幸目睹了义捐义卖的全过程,亲眼见证了钧瓷艺人的仗义疏财,真真切切看到了、触摸到了钧瓷艺人的做人本色。尤其让我感动的是:锦丰源钧窑的掌门人——崔松伟大师,义捐许多件精美的钧瓷,他不但捐,还自己出钱买钧瓷,着实让笔者为之动容!更让人称赞的是:义捐义卖的发起人——郗小冬。他为之不惜透支自己的健康,连续多日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到深夜凌晨,甚至通宵达旦。所付出的心血和艰辛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崔松伟作品《荷口钵》

感动叩问心灵。正是受到像崔松伟大师和郗小冬艺人这样钧界贤达们爱心的感召和影响,才激发了我创作《钧瓷魂》的灵感与热情。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写一些关于钧瓷的深层文章,能够透视钧瓷底色,写出钧瓷艺人本色的文字。只想用最细腻的笔触,最饱满的热情诠释钧瓷的内涵,传达钧瓷的情感,解读钧瓷的心声,抒发钧瓷的神韵。为钧瓷和钧瓷艺人鼓与呼!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构思:大胆尝试以人性化的笔触描摹钧瓷,从中反映和感悟人生哲理;以钧瓷的优良品质,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最终实现从钧瓷魂到民族魂的升华。但由于自己才疏学浅,心高手低,做起来并非易事!唯凭执着勤奋和不惜时间工本而已!且当时我身体有恙,忍着胃疼,伏案笔耕,经过了七八个无眠之夜,几经易稿,直至修改到几近绝望。但总觉自己驾驭文字的功底有限,不能随心所欲、得心应手。那些日子,我就一直被这篇文章和病痛折磨着。那是一种痛苦的愉悦。半睡半醒中,我不知道是钧瓷变成了我,还是我化成了钧瓷。最后我把文章发给苗老师,请他指导,寻求突破。他既是钧瓷艺人,也是文坛高手,最终得到他的认可,我才如释重负。

"钧"行仁义活动

我在查看自己文章留言时,一句留言赫然在目——“满腔热爱写成的文字”。虽说只有寥寥几个字,却让笔者为之感动不已,我被一种温暖在瞬间击中,那一刻,我听到一种声音从心灵深处传来。这是一个叫“聂”的陌生人的留言,但我仅凭这九个字的留言,笔者大胆断言,他是一位高人,一位对陶瓷艺术无比痴迷热爱的高人!是啊!只有用心血滴成的文字,才能掷地有声,断金割玉;也只有用爱串联起来的语言,才能拨动读者心弦,引发读者灵魂的共鸣。否则,再华丽的辞藻也将是枯燥乏味的空洞语言。

「钧瓷网」钧瓷魂

穿越历史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钧瓷,这枝火中神奇的花朵,以其别样的窑变魅力始终绽放出迷人的光芒——争奇斗艳、特立独行、常开不败、历久弥香! 在我的心目中和记忆里,钧瓷从来都不是普通的物件,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生命体,它是转世的精魂,有着丰

正是这群有爱心的钧瓷艺人,用他们无私的大爱,教会我用心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世界;也正是这爱惊天动地的力量,激励我克服困难,尽管自己知识和写作水平都及其有限,却愿意不遗余力,用爱去书写钧瓷,为钧艺人喝彩,乐此不疲。

王金合作品《弦纹瓶》

“福来者福往,爱出者爱返”。爱的付出也收获了爱的回报。我在《郑家钧窑》的留言中找到答案:“认认真真的品读李强的《钧瓷魂》,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钧瓷的挚爱。有一个爱钧瓷,懂钧瓷,欣赏钧瓷的人,从另一个角度,即文人角度深刻剖析钧瓷的意义。正因为有许多像作者这样的人,用他们那美丽的文笔,把钧瓷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此,我作为钧瓷人深深地感谢像作者这样的人,为钧瓷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李强

合作官方:北京陶瓷艺术馆 钧瓷网

本文源自头条号:钧瓷网官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G4宝藏」“钧有一点红,一世不用穷”?你了解宋代钧瓷吗

街坊coco的“家传之宝” 是一只有裂纹的碗 这只碗青一块红一块 底部还有一些黑色不明物体 专家看过, 判断这个碗可能来自宋钧窑, 因为有裂缝, 价值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但大概也值四五万元 钧有一点红,一世不用穷   大家印象中宋代的瓷器 颜色淡雅,造型

作者:钧瓷老六
钧瓷老六